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科技部长万钢:创新驱动发展和2017重点工作

2017-03-11  来源:互联网 

这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很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中央也发布了《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收入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我们注意到,今年有代表委员提出,《专利法》第6条规定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单位。这一条规定,委员代表认为限制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他们建议修改。请问万钢部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得到更好增强科技人员获得感,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谢谢。

您刚才提到关于职务发明所有权的问题,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次两会有代表委员提出,人大可能会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前年10月公布,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去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一个是横向科技经费的管理,国务院细则上明确了横向项目属于成果转化法规定之内,管理按照合同进行,收入按照成果转化法规定进行分配。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入。中科院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文件,确定了计算成果转化净收入的方法。科技部和国资委也专门发布了科技型国有企业人员享受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细则和法规。这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我们更加注意了成果转化的公益性。比如大家熟知的粮食丰产工程,就是把各种农业适用成果集中起来,由7个部门在14个城市进行推广,把良种、良法、良田结合在一起,提高粮食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又比如说“数控一代”,就是把自动化、半自动化的中小企业生产机械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升级,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拥抱互联网,提供个性化产品。现在福建泉州、广东东莞很多行业,如木材加工机、石材雕刻机都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提高了产值,带动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我们还有很多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走到农村去,和贫困农民一起养土鸡,做电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成效很大。比如陕西的苹果、大枣,宁夏的枸杞子,江西的脐橙,新疆的马产业,西藏的青稞牦牛,这都是农业科技人员把他们的成果运用转化到各地,推动了当地特色经济发展。这种科技成果转化应该给予奖励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行业都具有引领创新、推进创新的作用。我们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的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够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的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十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使我国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56个。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数目也达到了17个。这些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情况如何?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作用?下一步我国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引领区域发展、促进培育经济新动能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领头雁,书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故事。9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化”,开始部署了国家第一家高新区,就是中关村高新区。去年我们已经有146所国家高新区,最近又批准了10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现在有统计的146家高新区,发展劲头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生产总值也增长了10.3%。他们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尤其是,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他们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这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北京中关村为北京贡献了24.7%的GDP,张江自创区税收同比增长25.5%,苏南自创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7%。

更重要的,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前沿阵地.2016年高新区率先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试点,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去年又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带动产业的发展。武汉东湖的工研院改革、中关村的央地融合创新、浙江的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竞拍等都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高新区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在自创区和高新区的带动下,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达4298家,与3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千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全国众创空间有8.3万专兼职创业导师服务创业者,他们有的来自科研院所,有的是大企业高管,也有一些投资人,他们对青年创新团队进行辅导,同时也帮助对接资源。我们还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成立了9支创业投资的子基金,基金规模173亿元,带动地方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基金550多家,资本规模超过2300亿。这样,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到产业园区,都有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创业团队和投融资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发展起来。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高新区“领头羊”作用。一是政策先行先试,二是推广应用辐射,三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也特别欢迎海外创新创业团队来到高新区进行创新创业。

科技部在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上有哪些措施和进展?此前,科技部表示将围绕机器人技术等四个领域推动香港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能否介绍相关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香港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谢谢。

香港是科技的高地,创新的重镇,与香港两地科技发展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是大势所趋,科技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推动内地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尽全力开展更务实、更全面、更深入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合作基础扎实而且成果丰富。2004年科技部与香港原工商及科技局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协议》,约定每年召开会议商定年度合作计划。我感到很高兴,香港特区的特首梁振英先生三次访问科技部,每年我们都有机会共商香港和内地的科技创新合作。我们的合作从协议签订后,到现在已经召开了11次会议。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在基地建设方面,已协助香港建立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建立了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项目研究方面,2006年至今,已核准472位香港科研人员参与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人才交流方面,香港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的人数已达192人。在科技奖励方面,2016年,香港科研人员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为第一完成人。从数字上看起来,香港科技人员已经和内地科技人员融为一体。

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好合作机制的作用。去年我们在香港举办了“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董建华副主席、梁振英特首以及香港的各个大学校长,一些重要企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成就展及相关论坛,我们很多内地科学家在论坛上发表了很好的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一星期当中大概有6万多人参观了科技创新成就展,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赏。今年我们正在深入推动内地和香港创新合作。比如加大支持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力度,继续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去年有100位香港青年到各地众创空间进行了合作、参观、研讨,今年大概有200-300名参加活动。还有就是,扩大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大赛,使内地和香港的创业青年都能够有展示的舞台,都能够对接金融资本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在加强和香港团结基金等民间基金会的合作,继续推动内地科技成果在香港的展示展览。我们希望香港的大学、院所和企业更多的到内地来,开展科研合作和创新创业。

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