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中国环保新闻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固废处理

建立科学的垃圾治理体系

2016-10-26  来源:互联网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廉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近日点火试运行。据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其中二噁英排放指标达到欧盟Ⅱ级排放标准。正式运行后,将有效解决廉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当前,关于垃圾处理的话题越来越多,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存在争议。这是因为,以前垃圾产量少,垃圾处理量更少,建座填埋场便可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垃圾问题没有引起社会重视。近些年,垃圾产量和处理量迅速增加,一些城市土地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垃圾处理形势恶化,于是,垃圾焚烧处理成为选项。但由于易引发邻避效应,使得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成为广受讨论的热点。

笔者认为,讨论垃圾治理,不应局限于某一思路,应进一步开阔视野,从处理、管理和治理多个视角出发,加强研究,建立更科学的垃圾治理体系。

一是处理、管理和治理视角。虽然垃圾问题大讨论始于垃圾烧与反烧视角,但垃圾焚烧处理既是科学处理垃圾之需要,也是垃圾处理严峻形势之所迫。垃圾焚烧处理确实存在邻避效应,且因一些焚烧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负面影响而不断扩大,致使焚烧处理设施落地难,甚至恶化了垃圾处理形势。所以,烧与反烧的讨论很快便转换成烧与怎样烧的讨论。笔者认为,应从这种讨论从摆脱出来,从垃圾处理、管理、治理及与其相关的工程技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讨论垃圾处理问题。

垃圾处理、管理或治理,只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各有必要和正当性。恰恰因视角不同,在如何看待和研究垃圾问题上自然有所不同,其研究方向、关注重点、解释方法和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各有侧重,使之构成互补或包容关系。垃圾处理从工程技术层面看待垃圾问题,强调采用填埋、焚烧或综合处理等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垃圾问题;垃圾管理从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层面看待垃圾问题,强调采用政府调控手段解决垃圾问题;垃圾治理从社会和社会技术层面看待垃圾问题,主张吸纳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和垃圾处理、垃圾管理的研究成果,推动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通过动力创新、技术创新和体系创新,实现垃圾全程、多元、综合和依法治理。

二是互动共治范式。垃圾治理对于垃圾处理和管理具有包容性,有必要从垃圾处理、管理转变为垃圾治理。这种转变意味着观察和理解垃圾问题范式的转变,从企业、政府独司其职转变为政府和社会互动共治。相应的,垃圾问题便要从工程技术问题、行政管理问题转变成社会治理问题。不仅要看到垃圾的物质属性,更要看到垃圾的社会属性,更加重视政府和社会内部及彼此之间的互动。

以互动共治范式观察和理解垃圾问题,必然涉及政府管制、生产、生活及其他种种相关活动构成的社会活动。这是一种多主体互动的活动,既会产生互动收益,也存在冲突内耗,诸如旁观者效应、搭便车效应、见风使舵效应和邻避效应就是社会内耗的表现。如何减少社会内耗,增大社会收益,这是研究垃圾治理的主线和目的。

三是制度化。为了减少社会内耗和增大社会收益,必须将各主体的选择与行动制度化,使之成为社会选择和社会行动,达至社会互动共治。为此,必须细分垃圾治理的相关主体,包括垃圾产生与排放主体(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垃圾处理服务主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细分垃圾治理流程与处理服务环节,厘清各主体的职责、权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尤其要厘清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社区(村)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垃圾处理服务企业、垃圾产生与排放主体之间关系,促使所有主体的选择与行动规范化和程序化。

综上所述,当前在垃圾治理研究视角、范式和制度化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可贵素材,应用这些素材和垃圾治理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垃圾治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帮助人们扬弃垃圾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片面认识,启迪人们系统观察、理解、研究垃圾治理,丰富垃圾治理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避免选择与行为偏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垃圾治理全面深入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