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信息

2016年国际能源9大看点

2016-12-2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国际  能源 

编者按

岁末年终,往事历历。2016年,国际能源领域经历了诸多事,迎来了一些人。油价在狂跌两年后终于看涨,欧佩克达成8年来首份减产协议,沙特、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初现成效。与往年相似,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再接再厉,《巴黎协定》的落实为全球减排总动员奠定基础。2016年同样不缺少"意外"和"惊奇",英国、美国接连上演"黑天鹅事件"。美国候选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特蕾莎、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这些新面孔让我们对2017年的能源格局更加关注。

1

欧佩克"曲折"减产 油价年底冲高位

油价在经历两年"滑铁卢式"暴跌后,2016年终于上涨,由年初的30美元/桶反弹至50美元/桶以上。

这得益于两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减产协议"——11月30日,欧佩克内部达成8年来首份减产协议;12月10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达成了15年来首份全球减产协议。沙特承担最大的减产幅度48.6万桶/日;伊朗允许在10月产量水平上小幅提升;俄罗斯减产30万桶/日。

减产协议可谓来之不易。2016年初,布伦特和WTI双双跌破30美元/桶,倒逼产油大国牵头减产。2月,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委内瑞拉就将产量冻结至1月水平达成初步共识。

然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一周后,沙特改口称"近期没有减产可能性,并支持继续增加原油供应",翻脸之快令市场惊愕。与此同时,伊朗也放风要"继续增产"。随后俄方玩起了文字游戏,称"冻产不等于减产"。

4月的多哈会议也没传出好消息。产油国各怀心思,冻产决心不足。沙特喊话:"伊朗减产,我才减";制裁解除的伊朗忙于夺回市场份额;伊拉克以战争为由,不断提高产量。5月,沙特石油部长换人为减产增加了更大不确定性。6月的欧佩克石油大会又让外界失望,各国一边高呼"冻产",一边铆劲"增产"。

接下来的3个月,欧佩克内部展开了密集的务实谈判,终于在9月底的阿尔及利亚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冻产共识,并于11月底签订了正式协议。至此,这场"冻产大戏"落下了帷幕。

协议的达成很曲折,注定落实也很艰难!尼日利亚、利比亚、伊朗被豁免减产,其供应增量会不会填补减产量?各产油国会不会"数字造假"?有"出尔反尔"前科的俄罗斯会不会继续增产?特朗普会不会带领美国页岩商冲向国际市场?一份减产协议能否救市,2017年将给你答案!

(张琪)

2

特朗普"意外"当选

化石燃料或迎"春天"

美国第45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无疑是2016年最受瞩目的人物,这位在商界"呼风唤雨"但对政坛"一窍不通"的地产大鳄,将成为左右美国能源政策风向的核心力量。支持化石燃料、鼓励煤炭复苏、助建油气管道、反对气候变化、否定《巴黎协定》、推翻绿色产业……他的"能源概念"真是让"上帝也疯狂"!

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铁杆粉丝",特朗普坚定地认为"石油"才是美国能源独立必不可缺的关键,狠批奥巴马政府助推的可再生能源是"镜花水月",称能源政策不是为了"看上去很美",而是要对经济和产业长期发展负责。事实上,美国的清洁能源支持者和环保主义人士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美国能源政策转变几乎"板上钉钉",化石燃料的"春天"真的来了!

随着特朗普钦点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掌门蒂勒森为美国国务卿之后,协助他实现美国"石油梦"的"豪华内阁天团"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所有人也都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油气公司交往甚密、炮轰过环保政策的前俄克拉荷马州总检察长普瑞特执掌环保署,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前德克萨斯州长佩里出任能源部部长,特朗普组建的过渡团队中至少有9名高级成员否认气候变化。

可以肯定的是,为油气操碎了心的特朗普,已经在"化石燃料优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王林)

3

后制裁时代

伊朗能源崛起

2016年,伊朗终于翻身了!在长达12年的制裁于1月16日正式解除后,伊朗开始朝着"日产400万桶"的目标"奋勇前进"。

2月中旬,首批装载着400万桶的伊朗油轮驶向俄罗斯、法国和西班牙,掀开了伊朗石油史上的"新篇章"。此后,伊朗原油足迹遍布全球,能源协议签到手软。

欧洲企业最先示好。壳牌、BP、道达尔、俄油、卢克石油、埃尼相继表达了合作意向。土耳其能源公司同意投资42亿美元在伊建设7座天然气发电站;道达尔更拿下了伊朗年度能源大单,价值48亿美元的南帕尔斯气田开采协议。亚洲企业也不甘示弱。韩国国家天然气公司和伊朗签署了涉及LNG出口、天然气管道协议。相比之下,美国石油巨头仍在观望,只有GE给出了明确表态。

上半年,伊朗成绩喜人,6月的石油产量创5年新高,并夺回了制裁前80%的市场份额。其"朋友圈"也不断壮大,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南非、阿曼、印度、日本和阿联酋等国纷纷抛出了橄榄枝。

"核"在伊朗不再牵动西方的敏感神经。今年,伊朗先后与埃及、日本建设核电站,俄罗斯承建的"布什尔"二期工程也正式启动。不仅如此,伊朗还积极投资海外炼厂、增加天然气和电力出口、发展可再生能源。

然而,荣耀背后难掩心酸。低迷的油价、沙特的"羁绊"、保守的合同条款、糟糕的法律环境也让伊朗的回归之路没那么一帆风顺。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2017年,借着新版石油合同及豁免减产政策的东风,伊朗或将开启自己的能源全盛时代。

(张琪)

4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全球减排行动加速

一份曾经被视为"不可能达成的协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批准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后"巴黎协定"时代,各国成绩斐然。截至11月1日,共有92个缔约方批准了《巴黎协定》,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65.82%。"巴黎效应"也已辐射全球:挪威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提前到2030年;瑞典则宣布提前到2045年;美国、法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屡创历史新高。

多国颁布了更为严格的环保规定,减少对煤炭的使用;奥地利、葡萄牙等欧盟国家开始全面淘汰燃煤电站;德国、印度、韩国等取消新建煤炭项目或加速关闭现有燃煤电站;中国停止对新燃煤电厂的审批,叫停了一批已开工项目。

不过,《巴黎协定》的落实也遇到了新阻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多次表态"气候变化的概念是个阴谋"。2017年,中国、欧盟有望走到聚光灯下,成为国际气候保护的新引擎。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球利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张琪)

5

沙特"放弃"石油

启动史无前例改革

石油王国沙特的2016年很忙。

在国际舞台上打油价战、抢市场份额、议冻产减产……国内则在副王储的带动下,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

4月,沙特副王储提出"沙特愿景2030"经济改革计划,力推沙特进行大刀阔斧的"去石油化"改革。6月,沙特内阁即通过了改革中有关经济的部分——沙特史上最大规模经济转型计划"2020国家经济转型计划",正式拉开了沙特"去石油化"改革的帷幕。

根据这份改革计划,沙特未来将在维持一定原油产能的同时,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严重依赖,并将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收入来源和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等,还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4%。

沙特的改革计划中还有一项格外引人瞩目,就是计划将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上市私有化。此外,沙特石油部长从技术官僚纳伊米换为沙特阿美前董事长法利赫,也一度是全球能源圈里的热搜事件。

所有这些都表明石油王国的称号"名不虚传",沙特的一切似乎都与石油无法切割。那么这一场意欲摆脱石油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将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李慧)

6

煤市现"美好春天" "乘胜追击"困难重重

2016年的大宗商品市场普遍"愁云惨雾",然而,煤炭市场却异军突起,成为其中的"另类",价格不断回暖,令整个行业都获益匪浅。

从年初开始,煤炭市场就一改往日低迷徘徊状态,价格不断回升。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为例,到9月,该煤炭基准价已经上涨95%,变身大宗商品界耀眼的"涨价明星"。业界分析指出,此轮煤炭价格的回暖主要是受需求攀升的带动,这其中尤以东南亚地区最为突出。

不过,这一番"持续回升"过程中也隐隐藏着忧虑。今年以来,陆续有多个国家明确提出,未来几十年内将全面放弃燃煤发电,有个别国家甚至提出要全面告别煤炭。英国、德国等还纷纷报出短时间内实现供电系统中燃煤发电下降至零的消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煤炭和燃煤发电的态度也越来越显得不那么积极。未来煤炭市场想要延续今年的"美好时光"或许很难。

(李慧)

7

可再生能源"扬长避短"降成本、增装机

可再生能源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些"叫好难叫座"——虽然清洁环保,但却有些"贵不可及"。不过,这一可再生能源普及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在2016年终于获得了突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出现了大幅下降。

根据"碳追踪计划"组织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平均发电成本已低于化石燃料,并且预计清洁能源电站的价格竞争力还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则预计,到2025年,太阳能、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的平均发电成本将比上年分别减少59%、35%和26%。

好消息当然还不止这些。IEA今年也发出信息: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现已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新增电能来源。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绿色能源领域吸引了约7.8万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仅陆上和海上风电就吸引了高达3.1万亿美元的投资。

成本持续下降、新增装机不断上升,可再生能源正在朝着欣欣向荣的未来快速前进。

(李慧)

8

私有化:俄罗斯的"痛"和"幸"

私有化——这个令俄罗斯闻之色变的名词,曾是该国人民充满痛苦回忆的"不能承受之重"。2016年,俄罗斯再次拉开"国有资产私有化"大幕且小有成就,为了岌岌可危的经济、捉襟见肘的国库,这一次俄罗斯还会重蹈覆辙吗?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了贯穿整个199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这场打着"私有化、自由化、西方化"激进口号的运动实际上是一场"财产大分割",不仅顷刻间将人民积攒了几十年的财产全部"清算",同时还催生了以"七寡头"为首的新财富阶层,给俄罗斯民众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

过去两年来,西方制裁、油价暴跌、卢布贬值等负面因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了异常艰难的衰退中,也成为俄罗斯此轮私有化持续加速的主因。

今年6月,普京"考虑"出售俄油股份;8月,俄罗斯第6大石油公司巴什石油进入国有股份私有化流程;12月,俄油私有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售股19.5%。至此,俄罗斯此轮私有化战略向前迈进了夯实的一步。

虽然取得可观进展,但俄罗斯私有化之路仍荆棘满布,剑拔弩张的国际关系、寡头阶层的沉痛教训、萎靡不振的市场环境,如果不想这轮私有化再次背离初衷,俄罗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王林)

9

公投脱欧、特蕾莎上台:

英国能源业蒙阴影

2016年6月23日,一个已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在与欧盟"相爱相杀"43年后,英国毅然决然地选择"分手"。当外界还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紧接着又上演了选民后悔、更换首相、设百人脱欧团、高等法院搅局《里斯本条约》第50条等精彩戏码。

英国脱欧无疑是对政治、经济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一时间,流言飞起:将影响北海油气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可再生能源投资或受限制,补贴进一步下降;在建和规划的电网建设可能搁置,英国未来几年将面临电力短缺;削弱英国及欧盟的减排行动。

不过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糟糕。BP和壳牌等公司表示,英国脱欧不会影响公司的开采钻探计划。另有公司态度谨慎,如西门子则暗示将暂停英国新的风电项目。

"命运多舛"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也在脱欧后玩了把过山车。临危受命的英国新首相特蕾莎在项目"临门一脚"时,以要"仔细考虑"为由叫停。还好只是虚惊一场,两个月后,中英法三方签署了正式协议。

特蕾莎另一个遭质疑的举动就是取消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将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移交给了新成立的"商务、能源与工业战略部"。这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降级。

2016年,英国"变了"!不破不立,谁又能说英国人错了?

(张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