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信息

新加坡垃圾焚烧如何与垃圾分类和谐相处

2017-03-2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新加坡  垃圾分类  垃圾焚烧 
  走在新加坡街头,你不得不感慨这个“花园城市”的名副其实。各类绿化随处可见,即便你努力寻找也可能找不到一片垃圾。在这背后,新加坡贡献给世人一个骄人的成绩:新加坡每天产生垃圾约21000吨,当中仅有3%的不可回收、不可焚烧的垃圾直接填埋处理;而即便是焚烧处理的生活垃圾,也会利用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
 
  位于新加坡西部的大士南焚化厂,从外观看,除了高耸的烟囱,这座位于工业园内的焚化厂与普通工厂无异。当天天气晴好,烟囱口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烟雾排放,焚化厂内也几乎闻不到异味。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化厂高级经理黄华荣笑称:“我们的焚化厂其实比一般工厂还干净”。

  新加坡大士南焚化厂
 
  当然对于一间垃圾焚烧厂来说,仅仅做好这些“表面功夫”还不够。从合理的规划、先进的技术,到高标的排放、严格的监管,再到信息的公开、公众的教育等等,黄华荣说:“这些从技术上看并不复杂,但难的是始终如一的贯彻,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以及对细节的注重”。
 
  新加坡处理垃圾的核心经验,恐怕就在于此。
 
  焚烧是新加坡的必然选择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尚不足广州面积的1/10大,人口却有531万,人口密度是广州的4倍多。而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新加坡每天产生垃圾约21000吨,对于这个“弹丸之地”来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填埋,那我们新加坡很快就没地了”,黄华荣说。
 
  1979年,新加坡第一家垃圾焚化厂乌鲁班丹正式投入使用。乌鲁班丹焚化厂日焚化垃圾1200吨,在运作期间,由于当时的垃圾运输车密封性不好,偶尔会有臭味散出,也会遭到投诉。不过每有投诉,环境局就会马上派人处理,再加上新加坡人知晓国情,因此总体舆论还是对垃圾焚烧表示支持。
 
  此后随着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几乎每七八年,新加坡就会投入重金建设一间焚化厂,垃圾处理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
 
  1986年,大士焚化厂建成,日处理能力约1700吨,耗资2亿元新币;1992年,圣诺哥焚化厂投产,日处理能力2100吨,耗资5.6亿元新币;2000年,目前新加坡最大的一间焚化厂——大士南焚化厂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耗资更高达8.9亿元新币;2009年乌鲁班丹焚化厂关闭,与此同时,替代它的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厂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800吨,耗资1.6亿元新币(注:按照目前汇率,1元新币大约兑5元人民币)。至此,新加坡垃圾焚化厂的日处理能力超过8000吨,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焚化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垃圾体积大幅减小”,黄华荣为算了一笔账,目前新加坡每天产生的垃圾中,约61%进行再循环利用;而约3%、即550吨左右的垃圾既不可回收,也无法焚烧,因而只能直接填埋;而剩余的36%、即约7700吨,全部通过焚烧处理,而焚烧后的余烬垃圾仅约1800吨。也就是说,虽然新加坡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21000吨,但最终填埋的量仅约2300吨,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