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我国外贸行业质量效益的提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优势向综合要素优势转变,政策调控向政府市场双重调控转变。
1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一期进出口数据。继9月份进出口双双反弹实现正增长之后,10月数据成功“接棒”。
统计显示,10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191.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9月份回升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55.7亿美元,增长11.6%;进口1435.8亿美元,增长2.4%。加之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评论多认为10月外贸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不过,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外贸战略部副主任张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目前是外需减弱情势下的低幅增长,就我国外贸发展长远而言,更应“放下短期的‘数据心理’,改变外贸发展的路径依赖和高增长预期心理”,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上。
环境相对宽松不代表复苏来临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回升1.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与9月份持平。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月~10月,除中欧、中日双边贸易继续呈降势,同比分别下降3%和2.1%外,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960.9亿美元,增长9.1%;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238.9亿美元,增长9.4%;同期,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735.9亿和720.4亿美元,分别增长13.4%和3.5%。
分析本次数据,张莉表示:“10月的外贸表现在预期之中,出口保持较好增长,进口回升。虽然美国市场有所恢复、东盟等新兴市场表现不错,但因中欧、中日贸易呈下降态势,在总体走势上,进出口仍呈低速增长。”
对于进出口双双增长的原因,张莉认为大致可归为两点:一是美国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带给外需的乐观预期,由外需判定外贸的大前提下,自然影响进出口企业以后半年乃至一年的趋势判断;二是年中到年尾一般都是出口交割期,出口增长不足为奇,而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增加进口以储备来年原材料和年底国内消费增长等因素都是存在的。
张莉进而表示,受上述原因影响,今年最后两个月和明年是对外贸易相对较为宽松的回暖期,明年可能还会有小幅回升,但“并不代表世界经济已经复苏。复苏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需要发展理念的转变,现在还没有形成定局”。她认为,按照客观规律,未来5~8年将是世界经济的盘整、动荡期。“2013年有所回升,但2014年还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小波谷。”
经济调整期不转变会丧失机遇
受欧债危机等影响,全球贸易萎缩已成定局,今年中国实现10%的年度外贸增长目标显然已十分困难。但在10月海关数据中,“亮色”仍明显。
海关统计显示,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八成,中西部外贸出口增长较快。重庆、安徽、河南、四川和江西等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4倍、67.9%、54.1%、40.2%和32.7%。“虽然占比弱一些,但中西部是新一轮增长动力,是东部转型升级时我国外贸行业不可或缺的内在动能。”张莉说,“目前世界经济正面临转型期,而不是等待期。我们的企业更应注重转变,不然会丧失机遇。”
十八大正在召开,下一步中国如何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增长引人关注。
张莉表示,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后,更加有助于指导全国按照实事求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划、尊重市场进行经济建设。
她认为,十八大召开后,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我国外贸行业质量效益的提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优势向综合要素优势转变,政策调控向政府市场双重调控转变。”“传统红利丧失后,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还是综合国力提升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人力成本优势要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形成内外贸联动的竞争优势,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成长和形成东西部合作的发展模式,实现均衡发展会在十八大后目标更加明确。”张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