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昨日(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39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
有专家对此分析指出,政府主导的大型投资项目陆续上马,带动工业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需求的增长,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巩固企稳回升的态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学家陈克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用电量数据与工业增加值紧密相关,因此也与GDP增速有直接关系。上述数据说明9~10月以来宏观经济开始筑底企稳,但增速不是很高,是一个低位回升的态势。
经济筑底企稳
众所周知,电力需求变化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资料显示,第二产业用电量是带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最大动力,其贡献率可达73%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用电。因此,用电量的波动跟这些行业的生产形势有很大关系。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比上月回升5个百分点,结束之前连续多月持续下滑态势。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出口形势的好转也增加了制造业的用电需求。
海关统计显示,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与出口额的同比增速比9月份分别回升1个和1.7个百分点。
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的来看经济向好趋势显现,但与GDP增速密切相关的重工业用电量增长仍然较弱,经济增长仍然有一定的风险。全年用电量增速预计约在5%,低于GDP增速约3个百分点。
调结构初见成效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要警惕投资率回升的背后可能出现的以“稳增长”为名走产能扩张老路的苗头。
今年二季度以来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的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已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经济学家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中国经济只需年均增速达到7%,就能够实现。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不要再走过度依靠投资拉动GDP高速增长的老路,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用电量增速放缓也将成为一种常态。”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说。
事实上,前些年过度投资已经使许多行业饱尝产能过剩的苦果,包括电力行业在内。今年1~10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084小时,减少296小时。
可喜的是,今年以来,第三产业用电量呈较快上升趋势。数据显示,1~10月全国第一产业用电量867亿千瓦时,下降0.7%;第二产业用电量30029亿千瓦时,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4731亿千瓦时,增长1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254亿千瓦时,增长10.9%。
陈克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大于第一及第二产业,表明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按用途划分的理想的用电量比例一般为交通、建筑、制造业各占1/3。
“在中国现阶段,生产用电仍会占主要比例,但居民生活用电和以楼宇、交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用电量会逐步上升。”周大地表示。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此前分析,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稳回升,用电需求增速将小幅回升,预计第四季度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4.9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