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着陆之后,中国经济正走向复苏。但经济过热反而意味着更为严重的挑战,远不如经济平稳减速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继续加速。九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量和商品零售总额同步增加。整个第三季度,GDP增速较去年放缓,下降至7.4%,与此前普遍预期数据一致。但如果按季度增长率计算,增长率却有所提升,相当于年增长9.1%,已超过本年度设定的7.5%的增长目标。
自今年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进入了软着陆。尽管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阻力巨大,有时甚至具有较强破坏性,整体经济增长还是保持了较为稳定的高速度。
持怀疑论调者声称,即便中国实现了2012年7.5%经济增长目标,仍将是近13年来的最小增幅。但是不要忘记,这样的增长幅度,是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背景下取得的。同期欧盟区再度陷入经济萎缩,美国正经历滞胀,而整个西方世界都面临一场“完美风暴”的威胁。
在如此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增长理应被看作是一项成就。
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将会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因此提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因为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就国内而言,大会也将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支持,这是中期的重要任务。过去一段时期的经济减速,尽管有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也有它有利的一面。长期而言,它有助于支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中国内地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经济过热反而意味着更为严重的挑战,远不如经济平稳减速,因为减速的经济体可以对全球市场信号灵活做出反应,而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景。
但中期而言,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加大。保增长预计将再度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在国内而言,这可能是新领导集体2013年的最重要也最严峻的挑战。
确保经济结构成功转型是中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二战以来,先后数十个国家曾经试图从第三世界晋升第一世界国家之列,但只有少数东亚国家成功跨越了可怕的“中等收入陷阱”。要完成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可能将会转入消费驱动型和后工业化的增长模式。
在欧洲,工业革命从曼彻斯特蔓延到偏远国家和地区花费了足足两个世纪。在中国,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地区间巨大差异,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要更加复杂。更为富庶的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将严重依赖投资拉动,他们目前尚处在工业化进行阶段。
外部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不会就此消失。即便是在较为乐观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的缓慢增速,也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该地区银行可能需要脱手价值2.8万亿美元的资产,以减少风险敞口,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统计,这个数字比仅仅半年前的预测数字又增加了2000亿美元。而此举,又将意味着在2013年年底以前,欧元区外围国家信贷供应量将缩减9%。
在美国,预期将会来临的财政悬崖—超过16.2万亿美元的公债,很快就将到期的失业救济,有待实施的国防和民用项目资金缩减,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缺少切实可行的长期财政调整计划,意味着未来几个月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升级。
由于经济方面的挑战,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保守势力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地区都再度抬头。在西方,玩弄攻击性货币政策的花招,或暗示采用保护性贸易政策,恰恰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政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绝对不是快跑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