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昨日密集出炉。时隔两个月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重回“2”时代,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2%,环比上涨0.1%。而作为CPI的上游,11月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1月到11月平均PPI下降1.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目前基本可以确认,10月份1.7%的CPI同比涨幅是今年物价涨幅的低点,也是本轮物价运行的拐点,预计12月份物价涨幅仍将在2%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1月,CPI平均同比上涨2.7%。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控通胀被放至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今年设定的通胀目标为4%,从目前的情况看,完成既定的通胀目标基本成为定局。
食品价格成CPI回升“推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具体分项看,城市同比上涨2.1%,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0%,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受季节因素的影响,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仍是CPI构成八大类商品中推高通胀的主要力量,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跌转升,成为11月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猪肉价格下降11.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1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物价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1月,全国CPI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3.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4%)。
此外,在11月2%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食品价格是11月推高CPI回归“2”时代的主要动力。他认为,11月由于天气逐步转冷,蔬菜生产周期拉长,供应速度放缓,另外各地出现雨雪天气影响蔬菜运输,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而猪肉价格在之前已触及低位,11月也出现回升状况,也对整个食品价格造成影响。
PPI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反映工业品价格走势的PPI同比下降2.2%,同比增速已连续两月出现回升。分析指出,在国内经济企稳、国际流动性适度宽松的影响下,PPI周期筑底也已完成。
从分项数据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持平,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2%。
对于PPI同比增速回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这主要是受季节因素和翘尾因素的影响。他同时指出,通过近几个月PPI数据判断虽然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变化,但可以认为,当前工业企业正处于复苏状态。而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出现好转,一方面来自于前期投资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企业库存压力减少,去库存进入尾声。
但11月PPI环比再次转负,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对工业企业稳定性的担忧。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PPI虽然跌幅收窄,但本月环比重回负值,继上月环比上涨0.2%后,本月环比下跌0.1,显示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