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因为中国11月贸易数据的表面疲软而担忧,那么大宗商品数据应有助于让他们确信,中国经济复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国11月出口增长2.9%,较10月11.6%的增幅回落,令人失望,进口持平,10月时为增加2.4%。
出口可能经历渐减现象,因圣诞节的订单两个月前已出货,同时欧洲经济陷入衰退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也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中国的政策重点转向扶植内需成长做为经济主要引擎,因此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这从以下数据可见一斑,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4.9%,超出市场预期。
进口方面,特别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看来对进口额数据影响很大,因为诸如原油、铜和铁矿石等主要项目的数量需求稳健。
以桶/日衡量,原油进口为记录第二高,约为每日569万桶,较10月高出11万桶/日,仅低于2月的每日598万桶。
原油需求持续增加,因新炼厂投产,10月单月就有两家炼厂投入运营。
11月末又有另一家炼厂开工,意味着12月原油进口很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新炼厂对精炼油品进口的影响也正慢慢显现出来.11月精炼油品净进口降至135万,10月则为137万。
虽然中国对部分燃料油出口有所限制,但炼厂产能利用率大增至少意味着油品进口会减少,因此就算出口维持相对稳定,进口数据也会有所下降。
给小型炼油厂发放直接进口原油牌照的作法,应该也会使得油品进口数据下降,因为其中大部分是以作为小型炼厂原料的燃料油形式进口。
与石油相类似,铁矿石进口数据也表现强势,较10月大增17%至6,578万吨,为2011年1月来最高。
虽然随着铁矿石原料价格从第三季触及的低位反弹,增加的铁矿石进口规模中有一部分进入了炼钢厂库存,但铁矿石价格持续表示出韧性,貌似表明行业需求强劲。
尽管经济年中时放缓,但年内迄今为止的铁矿石进口较2011年同期上涨8%,也仍然高于路透去年12月调查预期的增加6%。
再来看铜,情况则说不清楚了。11月铜进口规模较前月增加13.5%,乍眼一看挺令人瞩目,但实际上只扳回10月跌幅的一部分而已。10月铜进口量较前月减少18.5%。
结合前两个月来看,考虑到10月有一整周的国庆假期,铜进口的整体情况实际上是持平。
问题就是库存居高不下,目前库存规模超过100万吨,相当于三个月的进口总量。
而这仅仅是保税仓库的库存数据,还没算上其它库存,这等于说库存总量可能接近140万吨,严重供过于求。
但鉴于中国在出口制成品方面的主导地位,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铜成为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中表现最疲软的一类也不足为奇了。
铜进口规模落后于铁矿石和原油看起来是合理的。铁矿石多用于国内建设用和汽车装配用钢材,而石油则用于为中国数量不断增加的汽车提供燃料。
中国进口数据中各商品分项整体强劲增加的日子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年中经济动能消褪以来的数据更清晰表明,需求回升态势将一波三折,且并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