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IPO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并购整合、股权转让逐渐成为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VC/PE)退出的必然选择——
日前,在达晨创投和金石投资分别摘得由清科研究中心评出的“最佳退出创业投资机构”和“最佳退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桂冠后,VC/PE行业的退出问题聚焦了业界的目光。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IPO大幅放缓的背景下,VC/PE机构应如何在行业严冬中实现“全身而退”?
IPO退出势头放缓
自去年以来,国内VC/PE市场开始遭遇寒流,行业募资、投资、退出等环节都不同程度遇冷,行业整体步入深度盘整期。
目前,我国VC/PE行业常见的退出方式有IPO、并购、回购、股权转让等,其中IPO是主要退出渠道。但受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相关部门监管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企业IPO上市数量已经处于下行态势,未来VC/PE机构以IPO方式退出的难度和风险都在加大。
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VC市场共有65笔退出。其中,IPO有41笔,占63.1%,所占份额同比进一步下降;股权转让11笔,并购9笔,占比分别达16.9%和13.8%。PE市场共有37笔退出,较二季度的55笔减少32.7%。其中,IPO有34笔,占退出总数的91.9%;并购、股权转让、回购则各占1笔。
一方面是大批中小企业排队上市,而IPO节奏放缓;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上市后,IPO退出回报率不断下滑。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VC机构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为6.07倍,相比二季度9.63倍的平均账面回报下降37.0%,而PE机构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也仅为3.05倍。
由于VC/PE机构相当部分的投资收益来源于企业IPO后的一、二级市场差价,在IPO退出渠道狭窄和退出回报下滑的局面下,这些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寻找新的退出渠道,已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渠道多元趋势渐显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透露,今年VC退出仅为240笔,较去年同比下降50%,其中IPO占比为60%,其他退出渠道如并购、股权转让、回购等接近40%;PE退出为171笔,其中IPO占比为70%,较去年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并购、股权转让、回购等退出渠道今年占比已达27%。
“从今年退出情况看,在IPO受阻的形势下,投资方也在积极寻找各种渠道退出,或者是收回成本。”倪正东说。
以达晨创投为例,截至目前,该公司退出项目共计37个,其中28个通过IPO退出,9个项目通过并购、回购或股权转让等退出。IPO退出的平均回报为8倍,相比其他退出方式,仍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值得关注的是,达晨创投已提早布局新三板,今年就有一家已投企业武大科技在新三板挂牌。
“从总体来看,退出的渠道今后一定是多样化的:IPO退出是一个方式,第二个方式是并购,第三是创投和创投之间的转让。退出渠道的多样化,也表示VC和PE退出收益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也是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表示:“退出渠道多元化是VC/PE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VC/PE机构摆脱IPO严重依赖症,避免单一退出渠道蕴含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除场内市场外,并购、转让等场外市场将得到发展,这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丰富和健全,意义不可低估。”
并购整合前景看好
在多种退出渠道中,并购的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VC/PE机构要积极寻求多元化退出渠道,包括并购、重组、新三板等渠道,尤其并购退出方式值得注意。未来3至5年,相信做本土的创投应该50%是通过IPO退出,50%左右估计要经过并购退出,这将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刘昼说。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VC/PE市场退出案例总数为204笔,并购退出仅为11笔,占比约为5.4%。在2010年VC/PE的年度退出案例达600笔的巅峰时期,并购退出也只不过42笔。而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VC/PE行业的70%项目依靠并购退出,IPO所占比例反而较小。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并购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产业整合契机的来临,更是给予并购退出难得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IPO上市节奏的放缓,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累积。在上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和时间成本高企的困难局面下,拟上市公司或能更客观地评估自身。如果收购方估值合理,它也愿意被收购从而兑现收益。而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融资能力强,也能接受被收购方提出的较高报价。上市公司并购那些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具互补性的中小企业,也有利于其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扩大公司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在当前资本市场较为低迷、VC/PE行业等待退出案例大幅增加的形势下,并购退出将会成为IPO上市的有力补充。”李永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