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受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等的影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动态变化。但是,无论是处于何种社会时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贡献与支持。
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取胜之道,而这所指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两方面。
首先来看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充裕对经济增长而言就意味着福音,经济增长快速是地大物博“造的福”,而经济增长迟缓则是自然资源匮乏“惹的祸”。这是因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无论处于何种社会时期,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等等,否则,人们就无法生活下去。而要取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一切原始的物质条件都是自然提供的。无论是自然界的现成物,还是经过劳动加工过滤的原材料,归根到底都是取之于自然系统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同时,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要受制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没有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就不可能发展采掘业和林业。随着人们对劳动对象的利用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面深化,大大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技术能促进资源系统的承载能力、维持能力、资源要素特性的维持以及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对于可再生资源,技术能提高资源潜在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和可再生资源系统的产出率提高、促进生产效应等。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是近年来最新提出的概念,人力资源则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相比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却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使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在知识信息社会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与支持。在知识信息社会中,人力资源要素的使用遵循的是收益递增规律。因为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能动的智力资源,其使用过程是伴随着知识增长和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一系列自我丰富、强化和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增强会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系数发展变化,因而人力资源会带来投资的高回报,是一种高增长的价值性投资。
总之,新时期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取胜之道就是要控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保证这两方面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然而,就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现状来看,在经历了10多年的GDP高速增长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浪费了我国大量的自然资源。现阶段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面临着开发瓶颈。对此,要实现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要做到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努力寻求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只是两者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开发自然资源侧重于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自然资源侧重于满足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开发,不能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依靠科技进步,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开发必须是在保护中进行,必须是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前提。保护并不是把国土资源封存起来不进行开发或简单地限制开发,保护是开发中的保护,其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基本状况、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规划手段、管理措施等,最大限度地杜绝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利用行为和现象,促进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与此同时,尽管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高素质人力资源总量较少、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此,首要的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职业培养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途径。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而且“造物之前先造人”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座右铭。所以,应让员工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有条件的脱产学习,增加职工人员求学的渠道,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学习方式,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调配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