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降速 稳增长短期仍靠投资

2012-12-2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遏制粗放增长的体制惯性;以城镇化为纲,全面筹划短、中、长期发展和改革

超出预期,中共领导层换届后的首次年度经济会议,不仅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予以全面安排,而且预先释放未来深化改革的信号和指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明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提出继续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同时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稳增长的措施,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明确了消费和投资的定位,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经济方面强调要推进城镇化,新增城镇化这一条后,由去年的五大工作任务增加到六大任务;对改革方面的强调则更加突出,提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改革要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和今年相比的另一不同是,明年的稳中求进更强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追求数量。”张卓元对财新记者说,去年还提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没有提“快”字,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虽然由于体制惯性,还会追求发展速度,但是,中央对发展目标的改变,只追求速度的做法会得到一定抑制。

对于宏观政策基调,中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除了继续安排赤字,强调“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除了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还要高度重视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政策基调显示新的领导层试图避免经济增速大幅波动。最近经济活动复苏,已大大减小了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短期内没有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需要。他认为,虽然会议没有公布政府对2013年GDP增速的预期目标,但预计明年将维持在7.5%不变。

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多位研究人士认为,整体全面的结构性改革,要待2013年秋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但有些改革,比如煤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现在就可以推进。因为理顺资源价格,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非常重要。

稳增长短期靠投资

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趋弱。受外需持续低迷影响,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同比仅增长5.8%,全年10%的目标难以完成。

展望未来,外需贡献已无望恢复至以往水平,倒逼稳增长重心转至内需。中央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这是基于二者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作出的决策。因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比较平稳、缓慢,长期看是基础;而短期内经济下滑,投资更易发挥效果,是将经济快速拉起的关键。

近期中央多次强调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祝宝良认为,消费增长点应包括养老产业、旅游、教育等,在消费形式上,不再是传统的大卖场,重点将转向网络消费、社区消费。

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在的情况下,急需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后,发改委在3月便开始加快项目审批,当月新增贷款超过1万亿元。9月以来经济逐步回暖,正是这些项目陆续开工发挥效果。

明年是“十二五”第三年,地方政府换届全部结束,分析普遍认为,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加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设置了限定条件,即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祝宝良称,这是防止乱上项目,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基建项目,如促进网络消费发展的IT、宽带网等要优先,对不是急需、带有重复性的项目要暂缓。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近期撰文称,要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注重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实现增投资、促发展与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把扩大消费与支持推进城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

12月18日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对应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导向,作为以往投资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范围收缩为城镇基础设施。张汉亚称,基础设施虽然包括城镇基础设施,但更多指的是能源、交通、通讯、水利等,项目往往跨省市,城镇基础设施则限定用于城镇建设,如地铁、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煤气等,二者有区别。

这种调整并非没有原因。张汉亚认为,经过多年的建设,到“十三五”前半段,基础设施开工量将减少。目前铁路还有建设余地,公路基本饱和,而城市地铁还有较大空间,在今年审批的基础设施中占比较大。

由于从项目审批到开工,通常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张卓元、张汉亚、哈继铭等多位政策研究和观察人士认为,明年投资还将加速。

经济工作会议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祝宝良称,这种带有结构性的调整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稳增长的目的就是拉动需求,略微缓解过剩的矛盾。此外,要通过环境成本、价格、技术标准等来慢慢淘汰,鼓励兼并、破产、重组还可鼓励企业“走出去”。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产业,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大促进措施,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商务部将在帮助光伏企业应对欧美的“双反”调查的同时,帮助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保持适当份额。与此相关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2月18日宣布,中投公司已通过汇金公司向其注资200亿元。作为惟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此次注资将提高其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更好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扩内需主攻城镇化

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作为新增任务,除了再次强调其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还提出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未来的城镇化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如大型排水系统、地铁轻轨系统、地下管廊系统。同时,还应加快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社会管理的水平,支持城镇户籍进一步放开,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以常住人口衡量,中国城镇化率2011年首次突破50%,达到51.3%。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扣除没有完整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农民工,中国实际城镇化率仅为36%。

祝宝良称,城镇化是长期结构性问题,中国城镇化率每年1个百分点的提升速度已相当快,现在更多工作应解决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教育、就业等。

今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提出,要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此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已开始推进。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一年前出台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县级城市放开户籍登记,地级市对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放开户籍登记。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明年的城镇化推进将首先从户籍改革入手,加快推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扩大中小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农民工就地入籍试点范围。

不过,许多研究者认为,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中小城市,而在大城市。张卓元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有难度,需要将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放在一起整体设计。[page]

房地产调控紧中见隙

市场猜测,推进城镇化是否会导致房地产政策有所松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同时,并未提及“让房价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

哈继铭认为,鉴于近期房地产交易量强劲回升,房价小幅上涨,这预示着政府对2013年房价上升的容忍度提高。

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徐高也认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房价上涨是自然规律。一味强调房价不能涨,会堵死政策的退路,不利于宏观政策的回旋。

今年房地产调控除了导致相关投资低迷,地方政府收入也大幅下降,地方投资被迫收缩。未来政策仍将在稳增长和房地产调控间权衡。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认为,考虑到最近房价反弹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政治成本,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可能性已进一步下降。

近期,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销售、投资、新开工面积均呈上涨趋势。张汉亚称,销售回暖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问题,加之价格上涨,企业预期改善,房地产投资会逐渐好转,考虑到其在投资中占比接近五分之一,对整体投资的改善也会有一定作用。彭文生认为,在短期增长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理想的政策组合是,维持强势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控制投资性需求和预期,同时放松货币政策稳定总需求。预计2013年限购等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全面放松。但是,与城市化推进带来的人口流动趋势配合,局部政策将有所调整,比如房产税试点范围可能扩大。

宏观政策有弹性

2012年,全国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少。鉴于2012年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下降,征收“过头税”现象普遍,不少研究者建议2013年增加赤字。

张卓元称,今年财政赤字占比在1.5%左右,预计明年赤字会增加一些,赤字率在3%以内并无问题。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明年应适当扩大地方债规模。

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报告建议,明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应安排6500亿元,比今年增加1000亿元,以保持必要的增量调控能力;考虑到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有所下降,由中央代发3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比今年增加1000亿元。

在赤字增加的同时,明年还“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试点有望推广到全国,涉及行业也有望扩大至邮电通信、铁道运输和建筑安装等行业。

货币政策方面,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即将放松。哈继铭认为,由于预计2013年通胀回升,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较低。他预计,M2增速目标可能被设定在12%-14%之间,明年社会融资总规模将适当增大,继续更多依靠直接融资,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也被列入明年的工作。祝宝良称,不能将此简单理解为降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利差本身是一种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信贷领域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发债难度大,同时存在乱收费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可能更大一点。”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降低融资成本可能意味政府将扩大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的渠道、包括通过债券市场和小型金融机构等,而并不一定会通过降息实现。政府也有可能在保持存款利率不变的同时小幅下调贷款利率,因为降息受通胀可能回升的制约。

“明年有条件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则建议,可以进一步放宽利率下浮幅度,也可考虑通过加若干基点形成贷款利率,取代央行公布贷款基准利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相机抉择、因时而变会是明年政策操作特别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特点。在实际执行中,“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要求,能否与放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要求有效协调一致,仍是一个挑战。

彭文生也提醒,在逆周期操作中,需要关注货币政策过紧,财政支持总需求压力过大带来的政府部门挤压私人部门、国进民退的风险,包括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