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一:坚守红线——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并重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再攀新高,实现“九连增”。“九连增”的背后,是坚守红线提供的强有力的“地支撑”。
这一年,既是粮食丰产年,更是耕保丰收年。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并举,成为这一年耕地保护的重要特质。
2012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为统筹数量、质量、生态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首次构建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整体框架,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
2012年10月1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三项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农用地质量等级评定和价格评估工作,对提升农用地质量监管水平、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看点二:节约集约——“地耗”、“三率”约束更刚性
2012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实践,统一于“双保工程”年度行动的实施。
“节约集约保发展”,是“双保工程”年度行动主题的重要内容。《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首次明确,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让“地耗”约束更刚性。
《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文件的出台,首次完整阐述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的八项内容,系统提出和完善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切实降低“地耗”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这一年,国土资源部门以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抓手,首次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让“三率”更刚性地约束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看点三:找矿突破——资源储量、理论和管理模式全方位突破
2012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一系列重要战果——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4亿吨,为历史上第三个新增储量高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为历年探明储量最高水平;内蒙古发现大钼矿,江西发现大钨矿,青海发现大铜镍钴矿,新疆发现大镍矿,鄂尔多斯大营铀矿实现历史性突破;鞍本、攀西地区铁矿勘查新增资源储量40亿吨……
一系列找矿成果实现资源储量突破,也一再验证了理论、管理模式创新突破。
2012年2月,“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专项的实施,填补了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的空白,提出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和成矿理论,是国土资源部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项目。中国铝业公司探索实践四种找矿突破新模式,即部、省、企合作模式,矿业权人、政府、社区合作模式,资本、技术对接模式和技术引进模式。中央地勘基金在内蒙古大营铀矿实行“煤铀兼探”新思路,运用综合勘查与评价方法,成功实现找矿突破,创新了找矿模式。
看点四:制度供给——“1+8”打出保障发展组合拳
2012年初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徐绍史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制度供给”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随后,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新制度供给的意见》,要求2012年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重点是总结、扩大、深化和新设一批改革试点,力争加快新制度供给。经过一年的努力,建设用地管理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高质量,形成了“1+8”组合政策,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1”,即每年的建设用地增量安排;“8”,即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的8条途径,分别为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闲置建设用地处置、科学围填海造地、未利用地开发。
看点五:土地修法——征地改革为有质量城镇化护航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征地补偿中引发的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土地管理法》修正和征地补偿改革,成为2012年末国土资源法制建设的最大看点。2012年11月28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12年12月24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土地管理法》此次修正,删除了按土地原有用途补偿和30倍补偿上限的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内容,明确规定补偿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这些被外界视为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改革,为城镇化提供用地保障的同时,将为实现有质量的城镇化护航。
保护农民利益,还体现在农村地藉调查的加快推进上。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
权登记发证率已达89%。[page]
看点六:地灾防治——应急能力与防灾效力双提升
2012年,我国防灾效力大大提升。1~11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276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有138起,共导致292人死亡、83人失踪、258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24.3%和61.5%。
成果背后,是国土资源部门着力提高地灾应急管理能力的探索。2012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运行一年,多次通过部省联动方式开展应急技术演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地灾防治工作新格局;地质环境十大专业服务中心成立,推动地灾管理更趋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
看点七:引入民资——国土资源管理融入新理念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油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土地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要求保障民间资本投资主体参与国土资源领域市场竞争的平等权利,在土地整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招投标、土地供应、矿业权出让和矿产资源整合中,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政策和管理程序要公开、公正和透明,切实保证民间资本投资主体与其他投资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的待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事实上,在土地整治、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矿山环境治理的实践中,民资的介入已经在2012年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看点八:科技支撑——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2012年,国土资源部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于2月正式揭牌投入运行;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交付使用,实现我国立体测绘卫星零突破;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首钻成功;“海洋六号”科考船实现中国太平洋国际海底矿产勘查零突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700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西藏罗布莎科学钻探竣工,首次取芯钻进1853米,创造了世界屋脊钻探孔深最新纪录;深部探测专项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步入深部探测大国行列……
看点九:创先争优——锤炼生态文明排头兵
2012年,国土资源系统充分利用联创齐争这一创先争优的“自主品牌”,不断改进自身作风,提高自身素质,有力推动了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这一年,联创齐争内涵不断拓展,有效促进了政风行风的改善。全系统政务服务窗口开展“四级联创齐争、打造满意窗口”活动,合力打造国土资源系统政务服务窗口服务社会的大窗口,树立了国土资源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三进四同、两送一改”活动持续开展,成为国土资源部党组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举措。1~11月,全系统受处理违纪违法人员同比下降15%;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受理的信访举报案件数量下降30%;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行风评议名次上升的占83%。
看点十:挺页岩气——落实资源基础与加强科技攻关、制度规范并举
作为我国已经发现的第172种独立矿种,页岩气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次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页岩气的基础调查和科技攻关以及矿业权管理规范加快进行。调查显示,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重庆、贵州、湖北、湖南、陕西七省(区、市),目前这些地区正加紧开展科技攻关。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关于加强页岩气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都提出要求。自2012年1月30日起,页岩气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近日,国土资源部公示2012年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结果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