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月4日发布了《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环境》报告,报告警示: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需求逐年增长,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1/3,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净进口国。中国一次能源全面进口使得中国能源安全风险加大。(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安全要靠自己去争取,别人是不会给你“好脸色”的。因此,今后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战略因更多地围绕着这个大局,特别是如何维护好中国能源进口的通道安全问题,已是目下当务之急。外部“维稳”、内部挖潜应该是眼下能源需求的对策。
社科院报告建议构建安全的中国能源安全新版图,事实上乃一种外部“维稳”之策。报告分析了中亚和俄罗斯、中东地区国家、非洲等中国与能源资源出口国开展能源外交的三大战略区局面,并提出“战略措施应有所不同”。同时《报告》也指出,应特别注意与美国和欧盟的在能源技术以及新能源产品贸易方面的能源关系。
以周边为重点,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考虑多重能源板块,注重陆路和海洋并举,中国的能源进口才能更安全一些,更有益一点;走多元化战略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之路。
此外,改变旧有单一传统能源进口主要依赖贸易手段,积极稳步拓展投资、金融手段也尤为重要,特别是金融控权乃是争取能源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很好途径。
从内部挖潜来说,中国应改善产业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以及加快发展新能源,加速能源的多元化。仰赖进口一次能源,其显现的弊端就是随着全球能源价格节节攀升,我国经济规模又如此庞大,要发展不单是会碰到“能源”的瓶颈问题,物价因素也不容忽视。从中长期来看,燃用煤、燃用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蕴藏量有限,供需失衡情形将日趋严重,假如中国不在核能、水力、太阳能、风力、地热、潮汐等替代化石能源方面作更多努力,经济成长的可持续动能就将受到影响。
当然,海上石油、页岩气等探勘与开发的大力推进,也是确保长期能源供应的重要可行途径。
有远见的战略设计也是确保中国能源战略与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石油为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桶油”主要分据中国石油产业,但由于体制弊端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原因,犹如“一大缸水养着三条大胖鱼”,相互间竞争性不强,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跟不上。国家应该注意,没有一个较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有“料”吃的鱼却往往只会虚胖而非健壮的。
此外,积极参与构建更符合中国能源利益的全球能源新体系也是中国急切需要的,我们还要制定一个更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能源政策,特别是筹划好中远期能源战略与安全政策。
最后,能源行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与安全,垄断是不能保证能源安全的,中国应积极推动改革并深化下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曾指出:能源行业改革不缺智慧,缺勇气。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能源改革“容易改的已经改得差不多了,现在基本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能源改革的关键不是需要多大智慧,而是需要决心和勇气,就看你敢不敢动这一块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