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整固以后
增长回稳,通胀回升,政策在稳增长之余也开始注重防风险
经历了前三个季度的下滑,2012年底中国经济以回暖收官,防止剧烈波动,成为2013年的首要使命。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结束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下行,较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全年的GDP增速亦达到7.8%,高出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不过,全年低于8%的增速已经成为2002年以来的低点。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7.8%的速度,有短期的因素,也有中长期的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以上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7%-8%,“很可能是符合经济阶段变化的客观规律”。
2012年12月,投资、消费、出口表现好于预期。短期经济回暖已是现实。问题是,回暖的持续动力是否仍在?2013年会像2012年那样剧烈波动吗?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是不错的,2013年经济增速仍有望维持在8%左右,从季度走势看,不会出现显著大跌或显著飙涨,经济的平稳性比2012年要好一些。
回升趋势再强化
2012年拉低经济增速的重要因素,是外部环境低迷,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
不过,2012年四季度以来,外贸呈现逐步企稳。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测算称,2012年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长9.4%,比三季度的4.5%显著提高。加之近期海外经济数据也在好转,出口增速已呈现企稳回升的趋势。
2012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4.1%,比11月提高11.2个百分点。多位机构分析师称,这一数字与相关数据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出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韩国、台湾等地区的进出口统计相差较大,存在不可解释的部分。加之下半年特殊监管区域贸易量激增,有研究者称,贸易数据或存在人为拔高。
官方并不认可这一质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外贸月度数据出现波动是正常的,2012年外贸环境比较严峻,月度波动体现了外需因素、国内因素、一些企业心理反映的因素,以及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
沈丹阳同时称,受四季度免收法定检验检疫费的优惠措施在12月31日停止执行的影响,12月外贸企业加快了出口的进度。
201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稳定外需“国八条”中,提及“2012年四季度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2013年则执行新的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亦表示,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数据,建立在企业向海关实际申报的报关单数据基础上。
郑跃声还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只有与境外发生贸易才列入统计,与境内其他地区的贸易,不列入进出口统计。
内需方面,消费、投资仍然平稳。201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2%,较11月提高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低于11月0.1个百分点。
2012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比前11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但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高于11月的1.26%。
美银美林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测算,单月来看,12月投资同比增速由11月的20.7%下降至19.8%。但他同时称,投资数据在年末通常会受到干扰,这一表现仍好于预期。
投资的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全年同比增长28.6%,增速较前11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好于2012年上半年。
陆挺预计,未来数月投资仍将平稳,在政策稳定、信贷较为宽松、商业信心改善等条件的推动下,2013年中国投资增速将上行。
从投资领域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在短暂激增后出现了回调,由11月的28.4%降至11.8%;基础设施投资则呈现加速态势。
需求侧情况的改善,也在供给侧得到了反映。
2012年12月,工业生产继续第四个月加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3%,比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轻工业增长9.6%。从环比看,12月工业增长0.87%,亦较11月有所改善。
牛犁称,由于2011年12月工业基数较高,工业增速与11月持平或略有下降都是正常的,但10.3%的实际表现说明回暖趋势明显。
由于上半年投资表现较弱,2012年的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为50.4%,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1.8%。[page]
通胀步入回升通道
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走高,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影响,但随着经济回暖和新一轮食品周期启动,通胀再次步入回升通道。
2012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环比来看,涨势更猛。12月CPI环比上涨0.8%。
食品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环比上涨2.4%。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撰文指出,受低温天气影响,12月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7.5%,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6个百分点,约占CPI环比总涨幅的57.5%,“也就是说,在0.8%的CPI环比总涨幅中,近60%来自菜价上涨的影响。”
彭文生认为,天气因素对物价的影响限于短期,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有望在春节过后出现季节性大幅回落。他预计,由于春节错位,2013年一季度CPI走势价格出现“先降-再升-后降”的倒N型波动,全年通胀总体温和、前低后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称,整体看,2013年一季度通胀水平将高于2012年四季度,整体物价正步入回升通道,一季度主要由食品价格主导,二季度之后将更多受到总需求扩张的影响。
食品以外的七大类商品,12月环比持平。其中,烟酒及用品价格、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价格出现均上涨,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则环比下降。
不过,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王志浩称,由于未计入住房租赁和主要城市服务的实际价格,中国非食品类通胀被系统性低估。
根据渣打创设的CPI先行指标(CPILI),他预计,今明两年中国通胀开始显现,2013年为4%,2014年达5%。猪周期重启、住宅和服务业价格上涨,将成为2013年- 2014年中国通货膨胀周期运行的主要推动力。
马建堂称,2013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的因素并存。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包括粮食、肉类、棉花、油料、糖料等农产品丰收,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他预计,2013年不会出现类似2011年的高通胀。
牛犁称,2013年通胀高于2012年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不会出现飙涨,除非经济大幅度回暖,全球经济表现也好于预期。他预计,全年的通胀将在3%-3.5%之间。
持续走低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继续收窄。2012年12月,同比下降1.9%,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
彭文生称,生产资料价格和企业购进价格环比小幅下跌,显示企业部门的需求扩张力度仍然较弱。目前企业仍位于去库存的尾声阶段,预计PPI同比跌幅将进一步收窄,但同比变动转正仍需要等到2013年二季度。
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
回暖态势得到巩固,意味着目前的政策足以支撑平稳增长。在稳增长的同时,政策也开始注重防风险。
2012年下半年以来,尽管新增贷款规模并未显著增加,但融资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2万亿元,但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占比明显下降,201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降低6.1个百分点。
12月亦是如此。12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543亿元,而社会融资规模为1.63万亿元,其中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汇票均超过2000亿元。包括外币贷款在内的新增贷款总额,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不到40%。
融资条件的宽松,支持了稳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杠杆的增加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
海通证券测算称,2012年底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大致在13.07万亿元,占GDP的23.7%。其中,2013年地方债务到期量在2.9万亿元左右,包含城投债1500亿元、信托9600亿元、2010年后银行新增地方融资贷款5600亿元、地方债务余额到期量为1.2万亿元。
为了防控风险,2012年末,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规违法融资行为的通知》,明文制止地方政府举债中的回购、担保等行为,并对地方政府注资融资平台合法合规予以细化。
2013年1月14日,银监会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部署2013年工作重点,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要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三类风险。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政府对理财产品相关风险的担忧,并采取措施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影子银行融资活动,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2013年信托和其他表外信贷放慢扩张步伐,债券融资规模仍然会明显扩大。
市场对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预期并不一致。担忧经济者预期上半年降息降准,担忧通胀者则预计2013年底可能加息。
牛犁称,现在政府对调整利率比较谨慎,尤其是在2012年两次降息降准后,实体经济没有太大好转,而房价再度上扬。“货币政策的调整,要看宏观经济基本面、看物价走势。”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新记者获悉,财政部1月18日向全国人大提交2013年度预算草案中,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安排赤字1.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地方政府4500亿元,中央政府7500亿元。
2013年,政府的赤字规模为历年来最高。2009年至2012年,全国赤字规模分别是9500亿元、1万亿元、8500亿元、8000亿元。2013年中央、地方政府赤字数,将比去年各增加2000亿元,分别达到7500亿元、4500亿元。
“今年扩大了赤字规模,是因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比较大,但并不是说今年的经济会比2010年更差。”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对财新记者说,2013年的赤字绝对额为历年最高,但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并不会超过最高的年份。
2009年至2012年,中国赤字率逐年下降,依次为2.83%、2.48%、1.80%、1.56%。按2013年GDP增长8%计算,2013年赤字率将达到2.2%。显然,这一比重将超过2011年和2012年。
2013年全国的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将同时超过此前的两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四部委新规带来的地方政府融资压力。为了维持地方政府资金链接续,在收紧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隐形举债的同时,也有必要增加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的规模。
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赤字规模的增加,可部分应对各级政府迫于支出压力征收的“过头税”和“过头费”,从而把结构性减税落到实处。
2013年,中央政府制定的税收增长目标是8%,比2012年的预算目标底1.2个百分点。中央调低税收增长目标,也将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合理制定2013年的收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