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周大地:能源对外依存度攀升 环保高效摆脱困境

2013-02-1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能源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继续上升,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6.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至29%,未来油气供应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周大地,他展望了我国高效绿色低碳能源发展前景,并分析了中国走出能源困境的途径。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也要相应增长,但能源供应增量继续主要依靠煤炭和进口石油。其次,虽然我国制定了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但是节能减排效果受到GDP增速的挑战。再次,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煤炭占比高仍然是现实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能源价格持续攀升、能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我国能源结构“先天不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禀赋之困。本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迅速上升,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但同时我国能源生产量上升的速度不如消费量上升得快,其中,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产量增加。中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和风电)生产量近年增长迅速,但总量仍然有限。能源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巨大,2010年投资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电力建设占了所有能源投资一半以上,其次是石油天然气开采,再次是石化投资。

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前提下,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巨大、难以持续。在需求持续上升的前提下,国际能源价格将持续上升,能源安全问题将不断凸现,国内外环境约束将不断加强。

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中国自2002年开始大量进口石油,每年增加进口2000万吨,2010年石油进口增速17%,总量超过2.7亿吨,201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6%;我国2011年进口了1.8亿吨煤炭,成为世界上煤炭最大进口国。国际油价反复高位震荡,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十分脆弱。从2009年开始,尽管世界经济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走出,油价还是持续上涨。世界从1999年到2009年原油消费增加3.6亿吨,我国增加1.95亿吨,占世界原油消费增量54%。油价每桶提高1美元,我国每天多支付500多万美元,数量还将随石油进口量继续提高。在国际金融和矿产品寡头垄断控制下,国际能源价格脱离生产成本,成为盘剥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工具。期货引导的定价机制使国际油价持续试探需求方最高支付能力,有利于石油输出方抬高油价。不得不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提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动力。

国际石油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国际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条件使世界石油产量增加受到明显制约,只能维持平均年增1%左右。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等少数国家加强对能源资源要地的控制,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进口安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使用优质化石能源,让资源平衡进一步趋紧,已经没有使用廉价能源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南海及周边巨大的油气储量就成了利益攸关的重要资源。

我国能源发展还面临着技术之困,可以称之为粗放式发展的环境“原罪”。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一些高污染地区的环境污染损失已经占到当地GDP的7%以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在城市病死原因中所占比例达13%,相当于每年约40万城市居民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按我国新通过的2016大气环境标准,我国只有20%城市达标,而这一新标准仍然明显低于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的大气环境清洁目标。

煤炭的开发严重影响环境。我国西北地区的煤炭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短缺,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5,每开采1亿吨煤就要破坏7亿吨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面积约245万平方公里,产生1300万吨煤矸石。全国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已达到80万公顷,而且仍以约4万公顷/年的速度递增,西北70%的国有大型矿区均是地面塌陷严重区。煤炭科学产能的核心是安全生产,由于落后技术导致的矿难和尘肺病,使我国煤炭矿工目前每年死亡5000人左右。

由于“粗放式开发”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需要比现在下降20倍以上,才可能接近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就需要我国首先把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降下来,争取较早实现排放峰值。

走出困境的途径:环保之路和高效之路

面对禀赋和技术的能源困境,我国要从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改变价值分配格局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绿色创新的环保之路、科学发展的高效之路走出能源困境。

环保之路,重点在于调整能源发展结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目前世界还没有低碳发展的现成模式,所以低碳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科技的革命,需要全球长期持续努力。这些努力包括改变现有资本增值方式、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等。

具体到我国,要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即必须从现在开始,将我国的能源系统向低碳方向转变;必须进一步考虑采取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的增加速度和总量;必须探索如何在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同时,尽可能减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数量;力争在2025年以前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并从现在开始为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做好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必要准备。在能源供应领域,应当强调科学产能,强调系统优化,从结构、布局、技术路线、时间顺序、系统效率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要抓紧机遇,确保国内石油稳产,加快天然气、水电、核电发展,防止煤、煤化工和电力过快扩张,新能源产业发展更要注意全局规划,不能盲目投入。

高效之路,重点在于改善能源消费模式。上世纪中期世界进入石油时代,上世纪末进入石油天然气时代。法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能源消费战略,从以石油消费为主,转变为一次能源消费中核能占39%、天然气占14.7%、水电占5.6%、石油占35.8%、煤炭占4.7%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为主的优质能源结构。英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38%,成为该国第一大能源。当然,我国能源消费以生产用能为主,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以建筑交通用能为主,我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消费模式,能源消费增长应该满足我国人民生活合理用能和生产的高效用能需求,要逐步降低生产用能比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进步,开创有中国特色、相对简朴的、面对大众的能源消费模式。

2008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2.86倍,是日本的4.48倍,是欧盟经济大国的5~6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8倍。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仍然有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如何填补?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加工制造业,用廉价的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支撑了世界一般制成品市场。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引导加工产能的大幅度扩张,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分离;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进一步压低了一般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全球性价值(价格)分配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走向贫困化,中国生产得越多,单位生产活动得到的就越少。要如何改变现状?那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新的“经济大跃进”,积极调整市场信号,引导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价值分配格局,开创中国特色绿色消费市场,用中国式的绿色创新,形成我们的知识产品和品牌系列。

周大地呼吁,政府应取消普遍存在的能源价格补贴。在市场经济下,中国能源价格水平偏低,还存在价格补贴。我国政府要以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价格政策目标。成品油价格应充分反映原油价格变化、增加针对节能要求的能源价格政策、制定超限额加价政策,一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提升我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认真把国有能源企业办好。能源领域的改革要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低的环境代价,保障广大人民的合理能源需求。国有能源企业也要通过防止低效投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海油,大有可为

周大地认为:“‘海洋石油981'有重大的经济、科技、外交意义。到深海打油,几乎相当于到太空上去作业。世界上能够掌握深海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公司非常少,开发深海油田具有战略意义。”

周大地还对“海洋石油981”的定位技术赞不绝口,他说:“‘海洋石油981'采用动力定位和锚泊定位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很复杂的技术,也是世界领先,非常不易!”

周大地指出,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还有清洁煤技术的研发、节能减排等方面,中国海油都走在了我国能源央企前列。这些做法都符合我国能源战略与环境战略的做法,希望中国海油延续下去,继续践行三大责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