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时的大部制改革再闻楼梯声。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并将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交讨论。这意味着时隔五年后的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将很快进入实操阶段。大部制改革无疑是本次全国“两会”的重点议题之一。
大调还是微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首先抓紧抓好。而据媒体报道,改革草案内容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进行整合。而此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体改委”等改革,暂未列入此轮改革重点。
专家指出,比起上一轮大刀阔斧的加减法改革路径,本轮改革将更加注重微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本次改革不太可能再进行大的部门的合并,因为上一次改革已经撤销并合并了许多部门,所以这一次改革应当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目前大规模的改革时机并不成熟,现阶段的微调也不会一步到位,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大的改革方案会出台。但政府部门经过一次大的调整后,应该相对稳定,政府部门改革应当避免过多人为干预,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整合“大交通”?
对于本轮即将启动的大部制改革,“大交通”改革关注度最高,呼声也最强烈。
郑新立表示,从最近几年来看,把航空、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管道这五大运输方式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综合运输体系,这方面要求也比较强烈。此外,在食品监管、改善民生这些方面,强化政府的职能来进行监管也很有必要。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认为,相比于上一轮大部制改革,今年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整合的时机要好的多,并且风险也在降低。“经历了这几年的快速建设,现在铁路、陆路、航空等都具备了一定规模,这种情况下的合并不会给交通带来太大波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也表示,作为上一轮改革的遗留问题,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整合应该有所动作;随着社会对民生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关于社会服务的职能也在增加,因而与民生建设相关的部门对应的责任将会更大,相应的部门也会整合。
“整而不合”何时休?
尽管长期来看,大部制改革利于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但要让这项改革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促进各部门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
以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的合并为例,董焰表示,这两个部门的合并是一个积极趋势,现在交通各个部门各建各的,相互之间衔接不好,铁路系统建设铁路,交通运输部建设道路、水路,都忽略了衔接问题,合并后能促进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大部制改革会面临重重阻力,改革不好也会带来弊端。“有些地方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定化等问题,大部制调整涉及部门利益,如果把有实权的机构拿掉,会影响到部门利益,调整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汪玉凯担忧,大部制如果改革不到位,容易出现仅做简单加法,但部门之间仍是“两张皮”现象。上一轮的大部制改革,推出了五个大部,但运转得并不是很顺畅,比如,交通运输部虽然将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整合进来,但其运转基本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完全融合好。
针对上述问题,高辉清建议,改革后促进各个部门之间职能衔接很关键,需要进一步出台细化措施,逐步微调后促进各个部门间衔接。“大部制改革只是其中一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做内部调整和规划,强化各个部门间的职能,为未来改革做基础。”董焰也表示,大部制改革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对各个部门间的统筹。
名词解释
“大部制”又称大部门体制,是指对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归并,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从而提高政府效能。第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于2008年3月出台,当时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国务院新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27个。此后,全国各省市县地方政府也相继推行了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