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企业“走出去” 算好“风险账”

2013-03-06  来源:互联网 

有人将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合作比作一道多元函数题,认为风险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国际合作风险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何算好与机遇相伴生的“风险账”,成为企业“走得出、立得住、赚得回”的必修课,也是今年两会热议话题。代表委员纷纷为降低企业“走出去”风险建言献策。

“企业‘走出去’决不能‘领导脑袋一热,企业心里一乐’就‘走出去’了,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嘉极说。

“政治社会风险一定要提前研究预测。”“经济环境会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企业发展‘水土不服’。”代表委员从不同方面指出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8.6%。对规模越来越大的资本投资来说,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从国际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的影响角度来看,企业‘走出去’一定要选好时机,以降低资本贬值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市场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家一直都有。单就我们‘走出去’和进口而言是有利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监事长姚中民在3月4日全国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金投向、企业运作和企业管理模式上,要与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控制风险。

对于规避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资本运作的风险,梅兴保开出三张“处方”。一是科学评估国别风险,要认真研究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以确保资金安全性。二是了解企业投资所在地真实的政策法律。投资企业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自身实力。三是国家金融政策的跟进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要合理布局,积极走出去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则建议,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风险基金”和“境外投资担保基金”,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基金支持体系。

除了金融风险方面的规避外,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也是企业有效应对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路径。

“中国企业要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不仅是品牌和市场的国际化,而且包括人才的国际化、管理理念的国际化等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说。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袁利群呼吁,国家可对“走出去”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财税政策,适度放宽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全球化人才双向流动。

面对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得出去,而且要走得上去。这就需要用共赢的思路来求解国际合作这道“多元函数”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国际合作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会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国际化、本土化程度,促进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本土化才能实现本质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的安全风险,提升我们的安全保障能力。”

“当然,在合作的同时要把握好度,要理清对外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战略,做到以我为主,心中有数。”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