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表示,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发展规划有希望在上半年推出,但其并非短期刺激经济之策,且推进城镇化面临多重障碍。
对于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中国证券报周四援引他的话称,城镇化发展规划会涉及投融资体制问题。市场化创新能力很强,只要政策给出了方向,这些金融产品创新会非常丰富。
“城镇化应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在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下,城镇化不会是一个爆发式的发展过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袁喜禄称,推进城镇化面临多重障碍,既包括体制上的障碍,比如户籍制度,也包括经济上的障碍,比如高房价。
他认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新转变,以往是工业化带动模式,现在要向城镇化消化工业化产能,形成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方向转变,化解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的矛盾。各地发展的着力点要从招商引资向挖掘城市经济自身潜能转变。
袁喜禄并强调,目前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障碍呈多样化态势。一是体制上的障碍,比如户籍制度,这反映了人们对社保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诉求。
二是经济上的障碍,比如高房价。当前房价脱离了人们的可承受能力,制约了内需潜力的挖掘,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尽管房地产是城镇化重要载体,但城镇化绝对不是房地产化,必须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未来城市空间拓展面临调整,城市空间开发布局将向集中、均衡格局转变。城镇化建设要改变大开发、分散开发模式,要考虑资源承受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则要考虑均衡,向中西部侧重,加速释放内需。
今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张平就曾表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都为中国扩大内需和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发改委牵头的城镇化发展规划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周三发布的《投资蓝皮书》预计,未来20年是中国城乡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70%。届时,居住在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将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未来20年,中国农村的人口将减少1/3以上,将有3亿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镇。
投资蓝皮书指出,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2%。随着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定居,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均会大幅度改善。
城镇化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寄望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强调,要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他并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有关促进城镇化的各种规划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