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第十六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

2013-05-2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北京国际  城市管理  博览会  创新 

"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5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未来感智生活,标准支撑城市精细管理"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研究机构专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审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与信息化,为未来首都的城市建设工作建言献策。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党组方新副书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武津生司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柴文忠主任和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综合业务管理部副巡视员邓瑞德出席并致辞辞,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穆荣平所长、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武利亚理事长主持论坛。随后论坛围绕"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和"城市创新发展与区域环境治理"三大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信息化、标准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毅研究员认为,基于国内PM2.5的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和治理经验,未来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应探讨构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为此需要大幅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制定区域污染综合控制规划和应急计划,采取区域联防联控和精细化管理,通过综合措施和行动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论述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导向和模式选择,认为必须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之路,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多元化城镇化之路,高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走集约型城镇化之路,同时要充分发挥城镇特色和优势,形成合理分工的城镇化新格局。

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王忠敏研究员论述了城市规划、民生工程、城市产业和城市管理中标准和标准化问题。他认为城市规划中的标准需要注重城市共性的标准化与城市个性的保留;民生工程的标准化必须建立在对环境、住宅、交通和医疗等优先规划基础之上;城市产业的标准化需要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推行标准化战略,同时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管理标准化需要法制的支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员院长丁辉研究员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审视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产业,认为服务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是服务创新的两个根本方向,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服务标准化需要实现基本服务质量目标、服务环境和设施、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对整体和细节的把握带动了标准化的持续改进,为产业化的模式创新、精细管理等理念的真正实现找到了载体。信息技术创新丰富了标准化的创新范畴,标准化继而提升了产业化的品质和水平,信息化正是借助标准化之手引导了工业化品质水平的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已超越耦合,凸显一体化的特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段霞教授从世界城市建设的视野看北京城市发展,认为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以让百姓幸福安康和惠及子孙的发展理念思考世界城市建设目标与战略任务,在资源环境、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公共物品提供、公共财政支出、人才培养、社会管理、秩序安排等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适应这样的变化与要求;从百姓幸福出发思考自然灾难应对问题;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在整体和结构性思考中完成顶层设计,在精细化、多元化、定制化需求满足中推进世界城市战略的实施,才能迎来北京变革性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锐研究员认为,城市环境战略设计是应对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下的城市运行与管理领域的宏观战略方针,设计分类、分区、分序、分时和分责的城市环境综合考评制度,旨在推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发展。以"美丽中国"的科学理念为发展愿景,"美丽北京"应定位于"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的目标聚焦和内涵升华,从总体印象、主观感受、价值导向三个方面体现首善之区的"精、气、神",应对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形成首都层面的个性化、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社会质量持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资源效率持续增强、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科技文化持续创新的善政善治新格局。

论坛在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关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同时把科技创新理念融入现代城市管理,利用现代创新科技实现城市科学管理,利用标准制定规范城市建设,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审视现状,为北京市探寻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