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掘金中东欧 基建制造能源有“钱”途

2013-07-0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能源 

昨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掘金中东欧,哪些领域前景可期?进入中东欧市场,需要规避哪些风险?在昨日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与投资合作论坛上,中东欧多个国家竞相抛出“橄榄枝”,欢迎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布局市场。

与此同时,记者还在论坛场外采访了出席会议的相关代表和专家,请他们为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支招。

场内论坛

中东欧国家打“特色牌”积极招商

昨日,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与投资合作论坛上,出席论坛的代表们表示,到中东欧国家投资制造业、基建项目和能源等产业有盈利空间。

双方贸易提升潜力可期

“在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29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昨日在论坛致辞中说,2012年,尽管贸易总额略降至520亿美元,但进口仍然保持连续增长的势头。在对外投资领域,截至2013年,中国企业在中东欧16国的投资额达到6.29亿美元,化工、机械、家电等领域,农业、金融等成为近期投资的新热点。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与中东欧130多万公里,1.23亿人口的大市场相比,目前双方贸易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张伟说,中东欧拥有便利的区域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优惠的投资政策,不仅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门户,而且还能通过设立工厂、搭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吸收当地先进的科研技术。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相距甚远,但在风土人情、贸易结构等方面,却有不少相似之处。”重庆市副市长陈和平在致辞中表示,重庆的企业进入到欧洲市场,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品牌和知名度,从市政府的角度而言,将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信誉好的渝企“走出去”。

罗马尼亚立法吸引外国投资者

“目前中国在罗马尼亚注册的企业数量是1万个,资本是4亿美元,在罗马尼亚外资总额比例不到1%。”罗马尼亚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及外国投资部部长绍瓦昨日表示,在罗马尼亚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中国的企业家。

“例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有巨大商机,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绍瓦称,为了吸引国外投资者,去年底罗马尼亚通过了公私合营法,该法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兴业的新平台,投资者对公司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对于投资者来说,罗马尼亚将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跳板。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2年调研报告,在世界最有改革经济精神的国家中,马其顿排名前三。”马其顿外交部国务秘书米萨伊洛夫斯基昨日则表示,中国已成为马其顿的第七大合作国。“但我们合作的潜力还没实现最大化。”他表示,马其顿目前正在建立自己的经济特区,希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中小企业到当地投资。

黑山建高速公路 今日招投标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阿凡提。”波兰滨海省驻京联络处主任一上台,便介绍起自己的中文名,引得现场一阵掌声和欢笑,“我的汉语还不好,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虽然现场配备有翻译,但阿凡提从始至终都用汉语推介。

“波兰拥有多元化文化,四通八达的物流运输,另外,波兰在14个地方成立了特别经济区,有不少免税政策,来我们国家投资,还能得到来自欧盟内部的补助。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到能源、交通运输、铁路等领域投资。” “我们的城市与重庆很相似,两个城市都是桥都。”黑山波德戈里察市市长穆戈沙一发言,先抛出了一个与重庆贴近的话题。“目前黑山的发展特别快,尤其是交通、地产等板块。”他透露说,目前正筹建一条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将于今日进行招投标,“这两天在重庆参会,已经有不少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科技研发企业投资税收有优惠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东欧国家大多都是新兴市场国家,是欧洲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双方进行互联、互动、互通的投资正逢其时。”德勤中国服务组高级顾问乔巴在论坛发言中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投资的潜力,并向中国企业介绍了快速进入中东欧国家市场的“窍门”。

乔巴举例说,中东欧国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例如波兰是世界最大的煤、硫磺、铜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其页岩气储量居欧洲之首;捷克煤储量居欧洲第五;匈牙利的铝土矿欧洲第三。在中东欧国家进行能源开发,是中国投资者可以优先考虑的投资领域。

乔巴说,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国的汽车、建筑、能源等行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中国投资者从中可以挖掘到不少合作机会。他特别表示,科技研发型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投资落户,将在税收方面得到极大的优惠。

场外声音

塞尔维亚总理顾问米洛米尔·普雷莫维奇:

到塞尔维亚建厂 税率低还有补贴

商报见习记者 李析力

重庆商报讯 昨日下午,塞尔维亚代表团团长、国家协调员代表兼总理顾问米洛米尔·普雷莫维奇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塞尔维亚展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来塞尔维亚建厂,一些产品出口至欧盟关税最高也仅为1%,而且招聘50名当地员工,企业还将获得政府每人4000~10000欧元的一次性补贴。

普雷莫维奇说,目前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的合作关系更多在文化与体育项目上。他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能够让塞尔维亚与中国加大经济方面的合作。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来这里投资,将塞尔维亚打造成中国进军欧洲市场的跳板。普雷莫维奇表示,在塞尔维亚建厂,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中国的产品要出口到欧盟关税为20%~40%,而产品从塞尔维亚出口到欧盟国家,大多数产品都可享受免税的优惠,即使有最高也仅为1%。

普雷莫维奇说,塞尔维亚目前有6个工业园,如果中国有更多的大型企业入驻,“我们可以为中国企业量身订造中国式的工业园”。如果企业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政府将无偿提供土地,对于招收当地居民50人以上的企业,政府将依据居民的职业不同,给予每人4000~10000欧元的一次性补贴。当然,企业用工的年限得在3年以上。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的代表则表示,此次会议让双方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迈出了一大步,他希望未来能和重庆有更多的合作,比如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等。

政策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愿提供金融支持

“在金融领域,结合中东欧市场需求,国家开发银行将支持企业以股权合作参与项目合作。”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郭东表示。

郭东说,国家开发银行将做好金融纽带合作桥梁,以网络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加深银行互信、联合贷款、贸易融资,建立代理行关系等方面的合作,缓解中东欧市场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支持中资企业开展投资、并购业务,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带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场外支招

外交部副部长宋涛:

百亿贷款支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

地方合作是双边合作的重要支撑

商报记者 聂飞

重庆商报讯 昨天下午,在渝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长宋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企业已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中国政府设立的100亿元专项贷款已开始启用。

推进更多机构企业参与合作

宋涛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一年多来,双方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方已派出30多个贸易投资促进团赴中东欧国家考察推介。中国-中东欧国家“专场旅游产品推介会”、“文化合作论坛”、“教育政策对话”等活动相继成功举办,激发了双方合作热情,扩宽了合作领域。

宋涛说,今后,双方合作将创新思路、探索更多合作途径和方式,推进更多机构、企业和各界人士投入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来。

地方合作是双边合作重要支撑

宋涛昨日表示,此次在重庆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正是为拓展合作采取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协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地方省市建立起直接合作的渠道,为各领域的相互合作牵线搭桥,促进相互投资和贸易。也希望通过地方的合作,把国家间合作的大政策,转化为务实合作的具体要求,推动各方合作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宋涛表示,地方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而推动地方之间展开合作的关键,首先是相互了解。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市对彼此之间的发展状况、政策环境和合作需求的了解还不够。希望中国地方省市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省市的了解,拓展合作区域。

其次,双方合作还应找准方向。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地方合作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发挥彼此优势,找准契合点。从目前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经济、高新技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是比较大的。

重庆参与合作优势突出

宋涛说,此次重庆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有助于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深入了解重庆的投资环境和发展规划,展示重庆市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也有助于重庆对外开放。

宋涛说,重庆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地方合作,优势突出。重庆市是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是国家西部大开放战略的重点中心区域,也是渝新欧铁路的起点,这些优势也使得重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家论见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突围

推动双边企业间合作是关键

商报记者 高亮 郭欣欣

重庆商报讯 去年4月,我国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时提出,到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力争达到1000亿美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去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仅200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发展该如何突围?就这些问题,昨日,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孔田平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主任朱晓中,接受了商报记者采访。

把脉 “大家都在向西看”

为什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发展缓慢?朱晓中给出的答案非常简洁——“大家都在往西看”。他解释说,由于历史原因,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产业结构较为相似,互补性不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在“向西看”,进出口对象主要是西欧和美国,导致双方之间的贸易量较小。

孔田平也表示说,从地理位置上看,中东欧靠近西欧,经贸交往有天然优势,“此外,中东欧国家的企业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不了解,在寻找商业或者伙伴上存在一定局限,这也是双方企业间交往过少的一大瓶颈。”

支招 以中小企业突破为主

如何破解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困境?孔田平建议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门,产业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也有竞争性,“中东欧国家被称作‘欧洲工厂’,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这两个‘工厂’如何合作?一定要在企业之间开展,相互熟悉对方的商业文化,培养对对方市场的兴趣,积极寻找商业合作伙伴。”

“要突围,必须改变以往的政府主导、国企打先锋的模式,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要突破力量。”朱晓中也建议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一样,民企和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企业间的合作,将推动双方贸易局面发生根本性改变。

提醒 机遇多但要做好准备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中东欧这片全球新兴市场也为想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选择,“作为新兴市场,中东欧国家很多领域可以成为企业的蓝海。”孔田平说,“但机遇多并不意味着企业走出去一定能挣到钱,比如当地法律非常完善,每个国家的法律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进入这些市场的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绝对不能脑袋一热、一头扎进去。”

朱晓中也表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不少中国企业借此加速走出去,到海外抄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其中有个误区。”朱晓中解释称,在选择投资项目中,部分企业往往只看到其中较低的投资成本,或凭借之前在南美、非洲等地区积累的经验,就贸然进入中东欧国家的市场,结果大多以失败收场。他提醒相关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无论之前有过多少经验,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产业结构,甚至风土民俗等,避免走出去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