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叶檀:地方政府是过剩产能重要推手

2013-07-11  来源:互联网 

继中小企业破产后,下半年将出现大中型企业破产现象。

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宏观数据,CPI上升与PPI下降,显示中国经济的结构弊端:货币超发、物价上升、实体企业日子难过。

瑞银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存在风险,经济放缓加上信贷紧张,中央希望市场自我调节,没有推出经济刺激政策的迹象,估计下半年部分行业将明显出现破产潮,当中或涉及国企。

这不是坏消息,对中国经济而言是等待已久的好消息。中国经历去杠杆化,企业必须通过资产重组、削减负债的方式适应相对紧缩的环境,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以往的无效扩张理应付出代价。

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无利可图的企业,居然还能消耗大量的资金与能源,才是中国经济困境、环境污染的根源。上策是通过并购重组,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使企业在透明的规则之下高效运作;下策是企业大量破产,以急剧收缩的方式缓解产能过剩、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危机。

企业无法破产,继续制造严重的过剩产能,始作俑者是政府经济规划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需要新能源,但新能源上网、电站等制度严重滞后,导致处于产业中游的制造部门一头独大。据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达到45GW,而当年的全球产量仅为38.4GW,即使假设组件销售一空,中国的产能也超出世界总需求量近7GW。

一方面是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新能源产能利用率50%不到,可想而知在上下游的规划、上网、银行授信等方面存在多么巨大的落差。当政策性银行大笔投钱的时候,地方政府忽悠纺织、造船等企业统统进入新能源制造的时候,居然没有部门疏通整体产业,光伏依靠欧盟补贴过日子,折射出背后的规划、体制弊端,是体制之耻。

产能过剩的另一推手是地方政府。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研报披露,目前国内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4家勉强维持开工,且这4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不到30%,国内多晶硅价格上半年也继续下跌。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纷纷招商引资、为企业做隐性信用担保,而后画地为牢在本地销售本地产品,中国经济被撕裂成一个个漂浮于小农体制之上的市场化孤岛。

为了力保本地的过剩产能,地方政府开始新一轮的 “跑部前进”。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下发《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指出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检查、清理,并在6月底前上报汇总。

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截至2012年底,实际产能已超出当年水泥需求8亿吨。预计今年水泥行业产能增速在7.5%左右,快于6%的需求增速,我国一半以上水泥市场设备利用率降到70%以下。为了力保本地产能不降,有不少地方政府要员跑到发改委“求情”,希望能区别对待。

地方政府成为过剩产能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负能量,为了本地GDP、就业、金融稳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该破的不能破,该进的不能进,与A股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该退市的企业退不了,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困难重重。实际上这些企业并不能带来当地的税收增长,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

中国投资者需要阳光企业,可以创造财富而不是损耗财富;中国消费者需要医疗、教育、环境、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跨越重洋消费洋品牌。

金融去杠杆化化、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规划部门依然闭门造车、地方政府依然保护落后与过剩产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政府制定环境、诚信等游戏规则,其他的一切,交给市场,该破产时就破产、该重组时就重组,才是经济健康的表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