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即将再出重拳。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处室获悉,《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在抓紧制订中。工信部产业司一位参与方案起草的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希望方案能尽快出来,但由于这个方案需要经过两个部委,乃至国务院领导最终批准,因此具体何时出台还不好说。”而此前业内一度传言《方案》将于7月出台。
“PPI连续数月的下跌,主要是以产能严重过剩为主的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今年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较以往更加严重。
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连续第16个月“负增长”。
政府出重拳
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记者注意到,自2005年以来,中央政府几乎每年都要强调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2009年国家确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6个行业为产能过剩行业,并以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顿,现如今问题依旧。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中央领导层的核心议题。
上述工信部产业司官员对记者表示,正如外界所注意到的,从中央到部委领导对产能过剩问题都非常重视,因此《方案》至少也是部委级的,由发改委和工信部两部委共同下发,也不排除更高级别的可能。
据悉,目前《方案》的思路是按照中央“四个一批”的精神在做,新产能的控制将更加严格,基本上采取等量置换的原则,新上一个项目就必须等量淘汰一个旧的项目,并且项目的区域布局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了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任务,其中:炼铁263万吨、炼钢781万吨、电解铝27.3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7345万吨、平板玻璃2250万重量箱。
今年5月,随《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简称《通知》)一同发布的有河北省对于廊坊市违规审核钢铁项目官员的处罚报告,以文安县县长为首的9名责任人受到免职、行政记过等处罚。
上述工信部官员也对记者坦承,化解产能过剩与地方上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有矛盾,面临不少阻力。“地方要发展,肯定还是要上项目,要压制下去很具挑战性。”据媒体报道,《通知》发布以来,有不少地方政府要员跑到发改委“求情”,希望能区别对待。
长期靠市场
祝宝良认为,产能过剩分两种,一种是经济下行带来的周期性过剩,一旦经济好转,这些产能可以消化;另一种则是结构性的,如技术过时或绝对过剩,这是永远消化不了的。
“短期解决办法首先是稳定经济增长,使技术水平不错、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活下来,并推动兼并重组。长期来看,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来淘汰过剩产能。”祝宝良认为,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正是由于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的,靠政府难以纠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也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比如,在产能已经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仍然有16个省(区市)把钢铁、23个省把汽车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30个省(区市)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方案》很可能推出淘汰过剩产能的“组合政策”,包括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实施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量限制等。
国家有关部门将实施严格的金融政策对产能过剩进行抑制。下阶段,央行和银监会将把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国家层面的金融限制措施已经出台。7月5日,国务院颁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管理作出详细的界定,实行区别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