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企业保持现有发展势头,那么到2030年,全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比可供应水量多出25%,中国十大流域中将有八个面临水荒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7%,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中国举办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中国目前虽然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已经在多个行业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包括汽车、钢铁、水泥、玻璃、住房、能源、发电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食品杂货市场。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商务部部长则称,到201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又将导致什么后果呢?事实上,这种因素的确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1》报告,在未来2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预期的90%将来自非经合组织经济体。仅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就将增长3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其中70%是工业消耗需求。自2000年以来,中国煤炭产量已经增加了两倍,达到每年31.5亿公吨。预计到2020年,中国能源公司的产量还要增加30%,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新能源供应已被列为目标,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煤炭供应。
不幸的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匹配”,中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煤炭储藏无法开采。尽管这些能源储量亟待开发,当地却缺少煤炭开采所需要的水资源。正是这种困境以及被蓝圈组织(Circle of Blue)称为“瓶颈”的能源与水资源之争有可能抑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蓝圈组织在其报告《中国之瓶颈》中指出,尽管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政策,但中国对能源(特别是对煤炭)的需求仍然超过了其淡水资源的可供应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几乎增长了7倍,而同期水消耗量也增加了15%。根据水资源集团的分析,如果中国企业保持现有发展势头,那么到2030年,全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比可供应水量多出25%,中国十大流域中将有八个面临水荒,海河流域的用水缺口更是达到39%。煤炭的开采、加工和使用都需要水,这一需求目前在中国工业用水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达到用水总量的20%。如果无水可用,就不可能对迫切需要的能源资源进行开发。
从整个地区来看,经济增长导致水需求量的增加,中国并非特例。在某些亚洲国家,虽然农业用水在用水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0%,但是根据一些专家预测,到2030年,亚洲各国政府平均还要设法增加65%以上的淡水供应,以满足工业和能源行业的需求,保证国家经济增长实现预期目标。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所需水资源又将从何而来?如果像中国这种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无法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以继续满足需求,将对经济、地缘政治、社会乃至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工程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即大规模引水工程,将水资源从水源地引到急需用水的地区,或是采用技术手段实现海水淡化。中国东部地区就采取了这种做法,开凿了600千米岩石隧道,穿越几条山脉,将海水引到位于北方地区的海水淡化厂 。可是, 我们不要忘记,海水淡化厂的运转也需要能源,将水从海平面提升1300米也需要能源。不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这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虽然能够为开发一些最大规模的煤炭储藏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工程耗资却也高达60亿美元。
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抑或有待探索一种新模式?由政府、私营行业、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家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协作性更强的地方合作机制,是否有助于在地区层面制定创新的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荒,开发煤炭资源?这种协作机制和平台是否能吸引所有利益相关者,协调共同的行动,推动公共部门和私营行业开展实际可行的项目,筹措资金,用较少的投入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国务院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投入6.32亿美元,用于开发利用水资源,这项计划能否吸引私营行业的投资和资金,从而在整个水资源价值链中为私营企业创造市场机遇,包括地方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收以及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同时实现中国政府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设定的雄心勃勃的节水目标?
文│Alex Mung 世界经济论坛副总监、水倡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