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全新的理念和崭新的思维对产能过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既要看到产能过剩带来的直观问题,也要看到产能过剩产生的深远影响,既要从数据上分析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也要从本质上分析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理解和解决
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如果一言以蔽之,不加思考,不加分析。那么,可以这样说,中国没有一个行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事实是否如此呢?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否确实已经进入完全的买方市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已经不能由生产者说了算,而必须由消费者说了算呢?
当然不是!因为,绝大多数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还是不错的。即便是公认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也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所不同的是,产品价格已经支撑不动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已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现象。虽然亏损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严重,多数企业还处于微亏状态,只有少数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但是,外界还是会把企业亏损的责任完全推到产能过剩身上,是产能过剩让钢铁等行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
如果对企业亏损和产能过剩进行这样的理解,简单地将企业亏损与产能过剩挂起钩来,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相当不利的。搞不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原本还算合理的产品结构、产能变成新的不合理。
必须注意,产能过剩也是需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有的是绝对过剩,有的是相对过剩,有的是阶段性过剩,有的是由来已久的过剩,有的是局部性过剩,有的则是全局性过剩。有的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的,有的过剩对经济的影响则是比较轻微的。有的过剩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有的过剩则不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有的过剩,是能够通过市场来解决的,有的过剩是无法通过市场来解决的,等等。
那么,我们就不能不用全新的理念和崭新的思维对产能过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既要看到产能过剩带来的直观问题,也要看到产能过剩产生的深远影响,既要从数据上分析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也要从本质上分析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理解和解决。
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弄清楚哪些行业是产能绝对过剩、哪些行业是相对过剩。毫无疑问,在中国,绝对过剩的行业是存在的。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虽然也有分析认为,如果明后两年市场能够有所恢复的话,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状况还是能够得到缓解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何况,这些行业都还处于微亏状态。显然,这是过于盲目乐观的表现。因为,按照目前市场对这些行业所生产产品的需求状况,已经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行业是真正的绝对过剩,依靠市场是不可能消化得了的,而且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十分有限。搞不好还会进一步萎缩,所以,是不可能将这些行业带出困境的。那么,就必须大力压缩过剩产能,以平稳市场供求关系。
相反,有些行业,则是相对过剩。如光伏、风电以及化工行业的醋酸、甲醇等。因为,光伏、风电等才刚刚起步,怎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呢?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盲目投资造成的,且受到了外围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怎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呢?
所以,必须分清楚哪些行业是绝对过剩,哪些行业是相对过剩,从而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
其二,必须从根本上弄清楚哪些行业是阶段性过剩,哪些行业是由来已久的过剩。这个问题,与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也基本一致。凡是阶段性过剩,一般都是相对过剩。反之,则是绝对过剩。如醋酸、甲醇等基础原材料,严格地讲,是阶段性过剩,而不是由来已久的过剩。尽管按照目前的产能情况,过剩现象还比较严重。但是,随着经济复苏,产能过剩矛盾是能够得到缓解和消化的。因为,产能过剩的矛盾也是金融危机以后才出现的。
而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来说,则是明显的由来已久式过剩。要知道,从2003年起,国家就开始对这些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了。但是,调控的结果,不仅没有将产能压下去,反而越压越高、越压越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对不同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必须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要用强制手段,有的则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的方式。
这就引发出第三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对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处理,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以用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处理。
显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在采取严厉的经济手段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行政手段。因为,这些行业大多是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与地方利益密切关联,与官员政绩休戚相关。如果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很难达到目的。在官员十分看重乌纱帽的情况下,行政手段可能比经济手段还要管用。
而对其他一些行业,则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自生自灭,让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保留下来。同时,对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则通过金融工具、税收工具、环保手段等予以限制和打击。
总之,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也决不是所有的产能过剩,都是会对经济产生威胁的。归根结底,是要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由来已久、且已经绝对过剩的行业,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并克服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的重重阻力,将其压缩到位。至于在产能压缩过程中,可能对银行信贷资产产生风险和威胁,也只能让银行自己承担,谁让银行盲目向这些行业发放贷款的呢?更何况,按照目前银行的利润水平,也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些损失,只要在政策上作些调整与完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