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摩根大通准备退出大宗商品实货交易,各方焦点转向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过去30年来,这两家银行主宰了华尔街业者在自然资源供应链的参与。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因为在大宗商品金融商品及实货交易的过人功力,20年前赢得了“华尔街炼油商(Wall Street Refiners)”的美誉。
但是从2012年以来,摩根士丹利便打算卖掉大宗商品部门,高盛也已采取多项行动,缩减实货商品交易业务。
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路透取得两家银行与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的公文往来,内容显示两家银行都在讨论要将商业银行正常范围以外的业务活动予以合规或处份。
高盛至少从3月开始就在研究出售旗下金属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但高盛也公开重申继续经营旗下J. Aron大宗商品事业,这也是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布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开展职业生涯的起点。
摩根士丹利从去年夏季就打算可能把大宗商品部门独立分家或出售,但没有什么结果。最近的动向显示,摩根士丹利或许设法重新聚焦旗下庞大的实货石油交易部门,退出澳洲电力市场之类的次要市场。
问题之一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美联储决定全面检视华尔街业者在实货大宗商品市场的角色,是否会导致由监管机构为业者作出决定?
华尔街业者的大宗商品交易,在过去10天遭到前所未见的严密检视,参议院一场听证会质疑是否应该允许银行业者拥有油管、仓库及其他商用资产。
美国监管机构及司法部已经对银行及其他大型商品贸易商的金属仓储业务展开初步调查,铝罐厂商指控这些业者推高铝价。
虽然摩根大通提到日益增加的监管压力是他们决定退出实货大宗商品交易的原因之一,但是否受到银行界与美联储之间讨论的影响尚不清楚。
一位知情人士周五表示,摩根大通认定大宗商品利润过低,不值得冒这样的监管和信誉风险。
摩根大通经历了一系列代价不菲的交易和监管困扰,其中包括被指操纵电力市场而可能花费4.1亿美元和解费,此后执行长迪蒙一直试图让该银行重回正轨。
“我觉得不是因为某一件事,而是许多事情的积累作用,最后促使(摩根大通)作出这样的决定,”休斯顿大学教授Craig Pirrong表示。他亦是一位大宗商品市场专家。
“存在法律和信誉风险,而且美联储即便不打算取消这类交易,也可能加以限制,再加上银行业面临的资本压力日渐增大,特别是这一行业的政治敏感度也不断升温。而在摩根大通的结构体系当中,大宗商品业务的规模和获利也不值得惹上这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