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诸多产能过剩的行业中,钢铁行业处境有些微妙。与造船、光伏等行业受制于国际环境影响不同,部分人士希望政府重拾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带领钢铁行业快速脱困。然而,这样的预期似乎过于乐观。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和中国经济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测算,2013年上半年中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增速达到8.8%。这虽然大幅高于2012年全年2.4%的增速,但很可能并没有反映终端需求。“2013年上半年高增速是基于预期经济企稳后的企业补库存,但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差于预期。”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邹继明说。
邹继明进一步认为,目前整个亚洲都处于钢铁需求的疲弱期,未来12个月里的钢材需求增长只有2%-3%,中国难以成为例外;相反,中国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反而会拖累整个亚洲钢铁行业的利润率。这意味着,出口以及转移产能都难以起到作用。
刚刚当选为中钢协新一届会长的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公开呼吁,中国钢铁业只是轻度产能过剩。他强调到经济周期高峰时产能还过剩是绝对过剩。“现在是经济低谷,一旦刺激经济,经济大幅增长,钢铁供不应求,产能就不过剩了。”
实际上,近期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出台小幅度的刺激计划,包括支持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房地产建设,扩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国家发改委也称,下半年将出台城镇化具体规划措施。
“过去10年,中国靠房地产和轨道交通为主要支柱产业,对钢材需求拉动十分明显。”中钢协分析师薛和平称,“但未来10年将是后房地产和轨道交通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用钢需求,主要是依靠本能的刚性需求。”
薛和平进一步指出,目前提出的“城镇化”虽然包罗万象,但仅是结果性的概念类名词而已,对钢材需求的拉动,还缺乏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中国制造业PMI是钢铁需求的同步指标。7月份中采制造业PMI环比小幅升至50.3%,但还低于5月份的50.8%,缺乏分行业的数据也遭到业内质疑;汇丰制造业PMI则进一步下滑至47.7%。
中钢协预期2013年到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将分别增长7.5%和3%,达到7.7亿吨和7.9亿吨;钢材表观需求将分别增长5%和3%,达到7.6亿吨和7.9亿吨。
最然大宗商品价格疲弱,但是邹继明认为钢铁企业难以从中获益。用于炼钢的铁矿石和焦煤近期处于降价通道,但是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充裕,反而蒙受存货跌价损失;另一方面,钢企和下游客户缺乏议价能力,不断降价导致利润进一步变薄。
邹继明同时把钢铁行业的预期从稳定调为负面,并称在差能过剩化解以及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消失以前,钢铁企业将一直持续承受负面预期。
如果靠出口、转移产能以及寄望于城镇化难以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加快钢企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钢铁行业“短痛”的选择。但是中钢协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集中度并不高,在此情况下走“限产保价”之路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