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6%

2013-09-11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 

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在全球对外投资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我国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数量增长的背后,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投资内生驱动力的增强等变化更加令人欣喜——

改变的不只是数量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不仅实现逆势上扬,而且呈现“全面开花、局部升级”的良好势头

《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不仅实现了大幅增长,而且呈现“全面开花、局部升级”的良好势头。

一是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增速都比较强劲。不仅在亚洲、非洲等投资覆盖率保持高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地区),覆盖率达76.8%。其中亚洲地区的境外企业覆盖率高达95.7%,欧洲为85.7%,非洲为85%。

二是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服务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1995年,中国的海外并购仅覆盖4个行业。201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存量超过1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取得新突破,投资成倍高速增长。

三是在产业链上逐渐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一些传统制造业务出口下降的同时,另一些高端产品正在为中国的出口增长提供新动力,包括高科技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光学设备等。此外,我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的各类营销网络已超过2.7万个,类型灵活多样,在全球主要市场广泛分布。这些国际营销网络有力拉动了我国外贸增长,增强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推介了一批中国品牌。

四是互利双赢理念也使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通过积极开展属地化经营,中国企业培养大批当地人才,促进了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

多点突破凸显内生动力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市场导向和内生动力是最主要的动因

中国对外投资流量逆势上扬,是近年来我国“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的结果。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984年至2000年,我国主要处于“引进来”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低,累计对外投资不足300亿美元;2001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我国将“走出去”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到现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海外资产估值较以往偏低,我国进入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东道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市场导向和内生动力是最主要的动因。”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认为。

过去,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地方企业比较少,投资领域也比较单一。现在,地方企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中小型企业投资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成为海外投资舞台上的亮点。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到10年,民营企业所占份额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认为,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更加注重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市场和进行产业链整合等,“走出去”将由单一的资源需求,向多元化目标过渡。

预计对外直接投资2015年将达1500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7%。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多元化,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全球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增强,一批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初具规模。对外投资合作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形成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协调发展、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的格局,对平衡国际收支、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

迈向价值链高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当前,全球经济在调整中出现积极变化,但复苏势头不稳固、不平衡。促进国际投资正逐步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的优先选择。而能否在结构调整中把握价值链重塑机遇,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产生了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的趋势,全球价值链重塑日见端倪。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表示。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发布的《2013世界投资报告——全球价值链:促进发展的投资与贸易》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全球附加值贸易份额正在迅速上升,从1990年的20%增加至2000年的30%,目前已经超过40%。报告还披露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现状。报告指出,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率为59%,位列全球第11位;但中国国内附加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0%,在全球排名前25位的出口经济体中仅位列第12位。

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对外投资存量虽然突破5000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同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有限,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来自外部的压力也不可忽视。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更加注重发展服务业;加强节能减排,培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竞争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巩固“中国制造”地位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创造”;在巩固“中国加工”地位的同时,重点推动“中国营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