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型攻坚的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政治信任、文化融合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中亚访问时,提出了与欧亚各国“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回应。
古丝绸之路曾是欧亚大陆最重要的商贸通道之一,为亚欧各国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当时世界的开放融合,并使不同文化得以融汇交流。如今,根植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亚欧大陆桥,随着“郑新欧”、“蓉欧快铁”等国际货运班列在国内一些城市陆续运营,贯穿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得到新的拓展,沿线30亿人口的经济带将普遍受益。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型攻坚的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的复兴可谓正当其时。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出口较多,中国的工业产品、机电产品则在中亚享有口碑。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5亿多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400亿美元。“新丝绸之路”的建成,大大削减了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成本,推动中国未来同中亚、欧洲地区的内陆贸易快速发展,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乐观,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发展同中亚诸国以及俄罗斯等国的贸易有利于稳定外需,并为中国经济消费升级争取有利时间和空间。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关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于多种原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人均收入也因此和东部地区相差较大,在中国和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新丝绸之路”无疑填补了这一区位空缺,西部地区可借此成为联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桥头堡,有助于缩小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
同时,中亚油气战略通道得到进一步巩固,可以实现西气东输的持续利用,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提速助力。随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区内关税壁垒被打破,中亚自由贸易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综合改革试验区遥相呼应,实现从中国沿海到内陆、中亚地区经济带的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打破中国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陆上贸易的不断扩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可以更多使用人民币、周边国家货币而非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减少对美元经济的依赖,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国际金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随着人民币兑换和结算业务的发展,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相关国家会越来越多,有助于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发行规模,拓展相应的资本市场发展。
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利于促进区域内政治信任、文化融合。多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除政府间交往外,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民间交往也越来越密切。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国家风俗习惯相近,所持语言相通,血缘关系相亲,彼此在宗教、文化方面有较强的认同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遍布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彼此交流提供了基础。民众广泛参与的双边贸易使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关系有了雄厚的民众基础,反过来推动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
可以预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给中国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有利于经济带各国将地缘优势转化为进一步推进经贸文化合作的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