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并购投资发展如火如荼。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15日发布报告称,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并购交易量为98宗,价值353亿美元,去年同期仅为97宗,价值229亿美元。信心转暖与资源需求的双重推动,促使中国对外并购持续升温,预计未来12个月中国对外并购投资将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有明显好转,美国、德国、日本、澳洲等已经出现回暖苗头,具备良好投资前景和盈利能力的项目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向外并购多是看中了较好的营商环境。同时,中国企业正在加大实施国际化战略,并购投资是打入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动机,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国内市场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对外跨国并购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国际投资研究室副研究员李国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虽然中国的对外并购是大势所趋,但是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声音。
根据惠誉评级对亚太区机构投资者投资情绪的最新调查,区内投资者普遍认为新兴亚洲市场将面临增长放缓压力,46%的投资者认为中国的增速将放缓,1/3预期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如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向外并购扩张或许也是在开拓新的增长点缓解国内矛盾。
“中国经济增速发缓也可能是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真的走弱了,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国内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李国学表示,中国跨国并购能够扩大缓解国内矛盾的空间,但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经济改革,如果改革不到位,走出去跨国并购的企业也可能就真的“飞走了”,这反而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由此可见,跨国并购企业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随着并购规模的持续扩大,诸如文化差异以及地区特点等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并购成功的案例不到50%,中国企业有2/3的并购案例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当企业面对全球市场时,不同的国家、地域、行业有不同的风险。并购的过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
“在收购北美、欧洲资产时,中国企业常常会遇到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的双重阻碍,除了谈判议价方面的压力外,地方政府、部分官员会以法律法规或“国家安全”名义阻止收购。而涉足亚洲、非、拉美地区收购时,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选择有差别的竞购策略。”马遥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