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政治局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成效要达到“三让”——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应该说,三中全会的改革,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有着很高的历史定位和极其重要任务,它将预示并决定5-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中国成长脉络与方向。
10月30日,新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三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5.4点,与上季微升0.1点。相关报告认为,从多项指数表现,可进一步确认工业运行企稳的态势,企业发展预期有所改善,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然而,产能过剩等矛盾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总体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看来,要坚持稳中求进,夯实工业稳中向好基础,就必须居安思危、加速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充满机会又备受挑战。比如,过去依靠大量劳动力生产的制造业模式将被淘汰,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产业正展现美好前景;又比如消费带动经济成长作用应进一步凸显,经济结构调整无法轻忽。而中国经济要拓展进步空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城镇化推展、区域经济发展及创新驱动与推动文化教育等等,就必须往成熟、新兴、多元与开发的经济转型升级格局形态迈进。要达到如上那些目标方向,就迫切需要争取改革红利,深化并积极推进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改革,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化解深层次障碍。
目前,有个较为清晰的共识,改革的一大核心性的问题,就是应该更大更广泛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这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要求。
于是,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减少政府管制,进行更加全面的市场化改革。而破解诸如行业、资源要素的土地、金融、人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就要求进行更多系统的、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安排。
还有, 我们强调要优化经济结构,注重经济质地,不以GDP论英雄,首要的就是要对政府权责机制作出合理的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流转与户籍制度等改革。而收入分配、要素价格改革、国企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加深。这些经济表层底下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若改得好,改得快,将为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型,增强创新活力提供巨大契机与驱动力。
上海自贸区的推进,彰显政府有决心来推进新一波改革开放政策。我们知道,要促使服务贸易发展和增加,就要成功地调整产业结构,增进有创新能量及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构引导。再者,创新开放模式、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也都要求加速改革,并且改革也可以令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稳妥有力及持续性。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但人均收入还不高,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乡镇地区也存在差异;而要缩差,要靠发展,也靠改革。我们有广大且深厚的内需市场潜力,但过去30余年来那种以廉价劳力、低效发展模式也难以持续下去,浪费资源低效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浮滥低效投资、发生在金融资本领域的一些泡沫化操作问题,也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势必也要以结构性调整来治理,“改革闯关”是必然的,但能否顺利闯关、避免硬着陆、或促进平稳并避免引发动荡,其关键在于改革有多大胜算来顺利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动能,化解了多少深层症结?
总之,经济界,乃至普通民众对中央全会进行深化全面改革,对展开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当期待;我们也不可否认,任何深层次、广领域的改革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和风险,但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去触碰那些经济体制深层障碍,并革新它,化解它,中国经济前行的速度和姿态就没有什么问题,民众对未来践行中国梦将充满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