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系统定于12月17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召开动员大会,通报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据了解,改革方案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20条细则。
分类监管加快整体上市
上海国资新一轮改革方案具体目标包括: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
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和管理,完善管控模式、考评体系,形成规则统一、分类分层、权责明确、运转高效、规范透明的国资监管体系。
适应国际化大都市要求
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企业集团有效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
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加快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形成企业“融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支持有实力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优化国资布局
推进企业上市发展规范运营。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对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等进行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
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进国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领域集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股权激励
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把国资分为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的竞争类企业,承担政府特定功能和任务的功能类企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保公益惠民生的保障类企业等三大类。
分类设置法人治理结构。竞争类企业,加大外部董事的委派力度,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功能类和保障类企业外派财务总监。
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
方案还沿袭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精神,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