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披露,备受关注的铁路运价改革方案可能于明年初出台。此次铁路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高货运价格,实现运价市场化;高铁试点航空定价模式;政府补贴普通列车。
民众比较关心的,当然是新的定价模式。航班随行就市的灵活定价模式,既充分利用了飞机的运力,也给了消费者很大的实惠,高铁如采取类似模式,当然是一件既惠及百姓,又促进上座率的好事。不过,支撑航空定价模式的是一套成熟、高效的系统,所以,大规模仿效航空定价,必然对铁路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乐见其成,衷心期待。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涨价。不过,这并不可怕,甚至理所当然。我国铁路长期是政府定价,运价大大低于公路,自从铁道部变身中国铁路总公司之后,铁路的市场化改革也进入实质阶段,其中重要内容就是铁路运价的市场化。在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出要不断完善铁路运价机制。
通过此次铁路运价改革,定价方式将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并保持在公路运价的三分之一上下,弹性浮动;铁路货运价格将由目前的0.12元/吨公里,上涨到0.14至0.16元/吨公里。应该说,这是合理的。
不过,对此次铁路运价改革,一个值得注意的说法是:此次改革旨在改善铁路盈利能力,增加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这种说法不免令人疑虑。众所周知,铁路大投资、低利润率、长回收期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民营资本通常并不愿意参与铁路行业的投资。民营资本的这种倾向是合乎经济规律的。如果着眼于吸引民资,那必然对铁路的利润率提出更高要求,在垄断作用下,这进而必然会更快更多推高铁路价格,损害乘客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
实际上,正因为铁路具有大投资、低利润率、长回收期的特点,铁路通常都有国家的支持,依靠财政支出、发债进行建设。但即便是发行债务,背后也有国家的隐形背书。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中国高铁战略遭到严重质疑,加之铁路负债率畸高,对铁道部发行的短期债券,外界一度担心其信誉等级,但该债券仍然获得评级机构的3A评级。评级机构的理由是:铁道部是国家机关,又是企业法人,这种双重身份表明,铁道部发行的债有中央财政隐形担保,属广义的国家负债的一部分,如果铁道部不能偿付,国家会代为偿付债务,因此铁道部违约风险不会有实质性上升。
由此不难想见政府方面对铁路的强力支持。这种支持过去存在,将来也会继续存在。此次改革的内容就包含国家对铁路的补贴措施。针对铁路运输企业承担大量公益性运输的情况,有关部门正酝酿建立铁路公益性、政策性运输补贴制度,补贴铁路承担的学生、伤残军人、涉农物资和紧急救援等公益性运输任务,以及青藏线、南疆线等公益性铁路的亏损。
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上述状况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国家支持了中国铁路,是中国人民支持了中国铁路,既然如此,作为自然垄断行业,作为有国家庞大支持的行业,铁路市场化改革的含义就理所当然不应仅仅以利润为导向,而更应充分利用市场方式,更高效地配置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国家资产,服务于人民,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所以,我们认为,铁路要进行市场化改革,货运涨价可以有,但也应有对空闲线路与时段的降价,当然,还应有更方便的订票系统,更热情的12306热线,等等。
不管是以市场化追求更大利润,还是更透明地接受国家补贴,或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服务大众,此轮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铁路公司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就此而言,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高铁还是普客,12306网站还是热线,都需要面向公众,厘清成本,建立健全核算制度,实行透明化运作。否则,缺乏配套措施的市场化改革,只能搞出有利于少数人、不利于多数人的伪市场化。
说到底,铁路的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但绝不意味着只要利润而抛弃社会责任。我们相信,只要是推进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企业利润的成长与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必将并行不悖,相映成辉。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