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国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几项主要经济工作任务,乃以保粮食安全为首。新中国立国以来一直都十分注重保证粮食自给,“以粮为纲”的政策持续至今。
过去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最近习近平也提醒人们:有事时有钱也买不到粮,个中深意确值得探讨。
中国目前粮食生产基本足以自给,多年所定的粮食净入口不超过5%的规限亦不难满足。
中国要更多进口粮食一是作为饲料而非口粮,二是作为工业原料,包括制造出口商品所需的,三是如要建立储备作为紧急及保障供给稳定所需。
口粮需求是刚性的,其他需求则必要时可以压缩,暂时减少入口亦可承受。
另方面也应明了会在什么情况下有钱买不到粮。一种可能是当全球发生广泛天灾以至广泛失收,特别是近年频繁及广泛出现极端天气但即使在这种恶劣情况下,粮食会较贵或贵很多,但仍不至于有钱买不到粮,而是有钱抢贵了粮。
真正的粮食出现供给震荡(supply shock)或供给断层,是在发生大规模战争之时,如运输线路被截断令供应受制。目前中国要应对的便是这种情况,方法是备战备荒,要搞战备储粮。按此思路近年必须争取多增产粮食,使有更多余粮入库。
从长远看,要保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需求会随人口及生活水平提升而增加,供给则可从技术提升而增加,如采用先进种植法及高产良种,改善仓库运输体系和开发粮食代用品等,只要肯投资终可保平衡。
其实目前中国比粮食安全更值得关注的是能源安全。中国原油进口量已超过需求的一半,且还在上升,煤也由净出口变成净入口。
对此问题中国亦非无所作为,一是优化入口结构特别是降低运送风险,二是开发油气替代品。
入口方面正在增加陆路输入:由俄国及中亚等地增加供给,并建设了缅甸油气管道,还可能研究建设巴基斯坦管道。在油气替代品方面办法更多。中国已开始发展页岩油气以补充传统油气资源,而煤层气的开采应用亦初见成效。
例如山西的晋煤集团已形成了煤层气由开采到化工、发电及其他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另一个重要发展是煤代油气技术,包括煤制油、烯烃、芳烃及天然气等系列煤化工生产。例如煤制天然气已计划大规模发展,其中大唐发电的克旗项目建成后,将可向北京年供40亿立方米的气。已获批的九家大型煤制气企业每年产能将达370亿立方米,还另有较小型的民企产能数十亿立方米。从更长远看,还可开发可燃冰。
总之,中国正逐步掌握煤替代技术并使之成熟化,以作为保证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