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改革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考虑目标导向,这是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基础。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有冒险的勇气和闯关的劲头,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有冒险的勇气和闯关的劲头,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近年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的改革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议论和猜测。对此,我们同样要用好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
战略定力决定未来改革成败
战略定力是一种战略管理能力,强调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趋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方向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不为一些表象甚至假象所迷惑,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乱方寸。战略定力主要体现在战略思维、战略研究、战略管理和战略发展上,特别是战略定位、方向、目标确定之后,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执行好战略,保持战略的科学性、延续性,并在继承中谋划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战略定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国有能源企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资本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几乎都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其中不少企业还成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市场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但是,由于能源企业普遍规模庞大,又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与其他竞争性领域相比,能源行业的改革比较慎重,尤其是在价格、专营、准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双轨、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及企业对市场的寡占等现象。因此,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上必须下更大的功夫,着力厘清政府、企业、市场之间关系,大力推动能源价格改革、消除市场壁垒、放宽投资准入,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增强国有能源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与此同时,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立足企业实际,普遍形成了符合行业、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比如,中国石油的“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奋斗目标,以及围绕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的海外业务发展布局等,都应该持之以恒,并结合形势变化加以完善充实,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
底线思维有助于把握改革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掌握底线思维方法,就是要认真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遇事不慌,守住最后防线。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用好底线思维。
首先,能源领域改革不能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市场本身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能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敢于把自己的能源安全完全交给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解决,其中政府监管调控和国家石油公司履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国际石油市场早已不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场所,油价也不再是对供需关系的单纯反映,在持续的宽幅震荡背后,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地缘政治变局。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而且还可能继续上升。如果任由国内外市场彻底放开对接,很可能对国内市场和经济造成冲击。因此,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必须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底线。
其次,能源企业改革不能削弱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现代企业制度主要采取公司制形式,而国有大型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往往被误解为私有化和打破垄断的拆解过程。当年,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私有化浪潮曾严重冲击能源产业,后来又不得不重启国有化措施,使能源产业成为俄罗斯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
油气能源行业带有自然垄断特性,客观上需要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大约100年前,美国政府把标准石油公司拆成30多家,结果并没有改变这些公司的一体化、规模化格局,最终它们中的多数通过兼并再度走到一起,成为更大的石油巨头。我国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简单拆分不应是深化改革的首选项,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它们与世界石油巨头同台竞技、分享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和实力。
再次,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改革不能以牺牲安全和谐稳定为代价。改革总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许多举措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降本增效、简政放权、重组改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每一项都会涉及人。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很少再有让所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改革,很容易对安全和谐稳定造成压力。
历史教训表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能源企业的改革都不能以牺牲安全环保和谐稳定为代价,必须体现各方面意志、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做好风险评估,把握好措施出台时机和节奏,把改革力度和员工群众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安全稳定中推进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和谐发展。
用好战略定力与底线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特别是对能源行业的改革高度关注,并开出了各式各样的“药方”。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定力、守住底线尤为重要。正像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那样,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是为了赢得某些人的掌声,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诉求。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不能出现根本性、方向性错误。
能源企业改革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考虑目标导向,这是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则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设计企业改革目标、蓝图和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提出配套措施等,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摸着石头过河,则是针对企业实际,强调一企一策,重视在改革实践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盲目冒进、不急于求成。可以说,摸着石头过河有助于确定改革底线,加强顶层设计能够把握改革主攻方向,两者良性互动,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十几年前,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全球,告诫人们要认识变化、预见变化、追踪变化、适应变化,最终享受变化。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规则,但书中描写的老鼠们只是在设定的“迷宫”里追逐“奶酪”。直到《我动了你的奶酪!》问世,开始质疑人为假定的环境和规则,鼓励逃出迷宫,创造新的环境。作者迪帕克·马哈拉教授写道:“问题不在于我们被困在迷宫中,而是这迷宫根本就在我们心中!” 面对未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改革任重道远、箭在弦上,同样需要以百倍的勇气和胆略,冲破界限,挑战自我,走出“迷宫”,不辱使命,再创时代新辉煌。
(作者:吕建中 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