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9日电 它是全世界单一品牌销量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中国最大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它是红色“希望小镇”的缔造者,万科集团的最大股东;在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它名列187位,并连续9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考核最高等级A级……
从2001年到2013年,华润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20倍、17倍和25倍,闯出了一条国有企业成功的市场化道路。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华润是所有业务均处于竞争性领域、没有享受任何垄断特权和政策支持的企业,华润以优异的业绩表现,创造性地回答了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怎样搞好的问题。”
新年伊始,华润雪花啤酒宣布正式托管茅台酒厂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7亿元对企业进行重组;一周后,这家连续亏损10多年、最高年产量不足4万吨的企业迅速投产。根据华润的计划,这家企业将在5年内形成年产40万吨啤酒的规模。
然而,这只是华润新一年投资扩张的冰山一角。近几年来,华润每年用于并购重组的支出都超过1000亿元。
新世纪以来,华润围绕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医药、金融七大领域进行投资,目前华润啤酒年产量接近1200万吨,生活超市等自营门店超过4000家;燃气业务年销量超过100亿立方米、用户超过1600万;地产业务不仅有华润置地,还是“希望小镇”的缔造者;医药业务规模居全国第二,拥有“999”“双鹤”“东阿”等中国驰名品牌;金融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信托、基金业务,是独具特色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商。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说,“现在华润的企业定位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元化企业’。”
华润1992年就在香港上市,是第一家进军资本市场的中资企业,目前在香港有5家上市公司。近些年,华润发展资金主要来自资本市场;在企业做大后,华润又将这些优质资产上市,获得资本溢价,从而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宋林说,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不断兼并收购实现行业整合,是华润快速“做大”的一个秘诀。
华润集团总会计师魏斌说,资本运作只是手段,通过兼并重组可快速切入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整合提升形成竞争优势。
依靠资本运作的“魔力”,华润雪花啤酒、华润医药、华润电力等如核弹般在市场炸响,留下一朵朵曼妙的“蘑菇云”。但华润在开展大规模并购的同时,也强调在战略引领下资产有进有退、剥离与并购同等重要的原则,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盈利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权益。
10年前,万家超市被华润从万科手上作为非主业剥离出来,如今通过业务拓展和管理整合,华润万家已稳居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第一;曾经濒临破产的三九医药,被华润重组5年后,利润增至原来的3倍多;2005年华源集团发生危机,华润接管华源后投入130多亿元进行资产剥离重组,保留下来的医药资产与三九一起,构成了中国第二大医药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