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年的国际政治人物,俄罗斯总统普京无疑是最受媒体关注的大国领袖之一。
德国《明镜周刊》称,在外交方面,2013年是普京最成功的一年:7月底,他无视美国的恫吓,保护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9月,在普京的斡旋下,叙利亚同意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销毁化学武器,在最后关头制止了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在伊核对话中,普京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欧盟和俄罗斯的博弈中,普京凭借强力,将乌克兰重新纳入了俄控制范围。难怪《福布斯》评他为201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中国媒体也毫不犹豫给普京打了高分:《环球人物》杂志2014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普京,标题是“不畏强权 不怕孤独 普京的强硬基因”。文章以一段莫斯科街头的对话开头:“噢,他不一样!他是全俄罗斯最有魅力、最性感的男人!”
文章结尾引用了俄罗斯思想家托斯陀耶夫斯基的一段名言:“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肖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肖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作者接着写到,“毫无疑问,俄罗斯一天没有回到‘独一无二’的位置,普京一日不会改变他的强硬”。“据说,他的父亲指着他的照片骄傲地说:‘看,我的儿子多像沙皇’”。
这篇洋洋洒洒长达8页上万字的文章,毫不吝惜给了普京一顶“永远做挑战者,而不是应战者”的桂冠。
2013年12月29日的《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一篇《普京为啥深受民族欢迎》的文章。文章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京能够保持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的个人魅力”。魅力来自于“普京的坚硬”,“按照普京的说法,他的治国风格是不推卸责任,有勇气作出决定”,“总是诚实地面对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中国媒体最欣赏的是“普京的强硬”,尤其是外交上的强硬,原因也许在于他们认为中国外交也需要类似的“强硬”。同一期《环球人物》杂志刊登的首篇署名评论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外交需要硬汉”,这样的心态跃然纸上。
不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芬?舍斯塔诺维奇点评普京2013年的外交时却认为:“自普京重新当选总统以来,他的外交政策一直没有起色。逾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俄罗斯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反思其在世界上的角色。”
文章盘点说:“俄罗斯的贸易策略在欧洲大陆普遍树敌”,“好斗姿态也得罪了与俄罗斯相邻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展现出同样的格局”,“普京似乎要与所有人打一架”。虽然,有些专家认为普京至少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而斯蒂芬教授认为:“这一成就的意义远远小于应该达到的水平。”“当一个国家只与中国交好时,该国就难以找到别的朋友了。”
斯蒂芬教授接着分析道:“普京可能在盘算,其它人最终将向他的压力屈服。但他的战略并不奏效。多数国家政府的反应是愤怒和抵制。很多国家认为他们可以站起来对莫斯科说不,因为俄罗斯的势力正在减弱。全球能源市场的巨变(特别是页岩气革命)是一个原因。今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急剧放缓,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影响力。”
就能源领域看,我认同斯蒂芬教授的分析:在新一轮油气革命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俄罗斯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页岩油气革命也许能让美国从最大的石油天然气消费国进口国转向出口国。最新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认为,美国2018年不仅可能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甚至有可能成为石油的出口国。欧洲则是另一幅图像,传统能源消费下降,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比例上升,给世界能源转型、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样本。
新一轮油气革命和美国的转变将对世界能源格局造成重大冲击,包括俄罗斯、沙特等主要能源资源出口国都将面临重大深远的影响。就能源消费大国(区域)格局看,中国、美国和欧洲各自有着鲜明的不同的图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能源架构绩效不同,决定了每个国家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同的定位,油气资源出口大国也面对相应的定位选择。
国家利益不同,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永远不会消失。2013年普京再次显示“强硬的底色”,奥巴马有点灰暗,中共十八大后的中国更坚定了自己特色的选择,中美俄大三角又一次鲜活了起来。即将到了的索契冬奥会除普京外,中国领导人将是另一个亮点。不论是体育政治或是能源,大国间的博弈必将影响世界。
2014年的普京,能否依旧春风得意,再秀强悍威慑力?面对国内经济上的虚弱,普京将如何发力拯救?索契冬奥会开幕在即,已有多个国家宣称要抵制,届时是否会引起更大风波?2014年中俄能源合作能否有大的突破?期望和现实永远不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