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市场机制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2014-01-28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工业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副主任 潘建成

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平稳走势,其反映的经济运行的平稳程度是历史罕见的,有利于改革和转型。对于2014年的工业经济走势,中经工业景气指数预期继续处于大体持平状态

2013年四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5.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连续6个季度保持平稳走势。期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GDP季度同比增幅在0.5个百分点之内窄幅波动,作为经济波动主要来源的工业月度增幅在1.5个百分点之内窄幅波动,其反映的经济运行的平稳程度是历史罕见的。经济平稳增长,可以避免因大起大落带来的资源的过度消耗与过度闲置的恶性循环,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增加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7.5%—8%之间的经济增长和10%左右的工业增长属于中高速增长,在当今全球各地区经济增长中鹤立鸡群。在相对较长时间实现经济在中高速区间内平稳增长,为改革和转型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经济运行环境。

对于2014年的工业经济走势,中经工业景气指数预期继续处于大体持平状态。从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看,工业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或好于正常水平的企业比重为82.4%,比三季度多1.7个百分点,这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为2014年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

与工业增长相对较快的2010和2011年相比,近两年工业增速明显下滑,但工业效益保持基本稳定,部分指标2013年有所改善。其中,主营业务利润率在2012年下滑至5.66%,2013年企稳并略回升至5.77%;总资产收益率在2012年下滑至6.3%,2013年企稳回升至6.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资产保持14%的增长,与2011年和2012年的增幅基本持平。(上述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数据均为1—11月同比口径)

行业结构趋于改善

工业结构趋于改善,消费类、高端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既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成效,也一定程度上是市场自主调节的结果。当前,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2013年,工业的行业结构趋于改善。数据表明,2013年与消费相关的食品、医药、服装、家居类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7.4%和9.5%,比2012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IT设备、仪器仪表、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20.0%和19.7%,比2012年提高0.4和1.1个百分点;化工、建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全行业的比重基本持平;而上游的煤、石油、金属矿藏采掘业的相应比重则分别由7.2%和17.7%降至6.5%和13.8%。

从2013年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所反映的订货情况看,食品、医药、家具、汽车等消费类行业以及电气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订货情况明显好于工业平均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结构优化的趋势可望延续。

上述结构的优化,既体现宏观调控的成效,也一定程度上是市场自主调节的结果。事实上,2013年宏观调控的一大特点就是保持稳定,不频出新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当前,工业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产能过剩。目前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其产能仍在不断累积。2013年相关行业的总资产比上年增长11.6%,甚至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而2013年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依然呈现加快的投资增长,会使相关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加大,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关键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其在企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机制。政府需要关注的,一是为企业加快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企业突破困局;二是面对可能的破产倒闭,要做好预案,加强相关的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工作,包括破产清算、债务清偿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帮扶工作,但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也不宜实施“拉郎配”式的企业并购重组。

鹰到中年,只有勇敢地毁掉已经老化的喙、趾甲和羽毛,才能获得新生。部分企业的退出,是中国工业整体做强必须付出的代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