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在主题为"应对产能过剩"的分会场上表示,造成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除市场因素外,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他表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不仅会加剧市场恶性的竞争,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引发企业职工的失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等社会问题。
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过多
苏波表示,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是一种自然现象,可由市场自行来调节,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但中国目前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010年底一些行业产能利用率为:钢铁72%,水泥73.7%,电解铝71.9%,平板玻璃73.1%,船舶75%。2013年有一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还在下降,其中船舶行业利用率跌到65%,有一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包括电解铝行业。
苏波指出,造成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除市场因素外,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过多。苏波表示,部分地方政府以追求经济和财税收入的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植等资源配置方式招商引资,扭曲了市场信号,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
其次,由于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不合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未能全部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
第三,对违规审批项目的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而且审批本身也存在着一些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的问题,在竞争性行业依靠行政性审批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遏制产能无序的扩张。
第四,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以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无序竞争。
第五,推动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对已有措施执行不到位,事中事后的监管缺位,导致一些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标准的企业以不公平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加剧了产能过剩。苏波表示,但也有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使中国在承接全球的制造业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在前十年获得了20%以上的超高速的发展,积累了过多的产能。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不仅会加剧市场恶性的竞争,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引发企业职工的失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等社会问题。"苏波说到。
苏波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艰巨工程,也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需要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据他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已经在多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今后几年不以任何名义备案新增的产能项目,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构建良性机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实施等量或者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实施减量置换,强调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产业准入标准,加强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经济手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严格执法和市场竞争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
二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相结合。进一步的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简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完善财税政策,丰富支持方式和融资渠道,调整解决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当中的一些问题,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三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相结合,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积极引导各地合理的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先承接发展的行业,推动产业向生产要素优势集中的地区转移。
四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约束有形的手,放开无形的手,注重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多的采用法律法规和经济市场化的手段,综合运用环保、节能、质量技术安全标准等市场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
五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对外开放。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产业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在海外靠近市场、靠近资源的地区投资建厂,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向外有序的转移,积极地推动优势领域和战略型产业参与国际的竞争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