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中国版原油期货重出江湖 会否重蹈20年前覆辙?

2014-04-16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版  江湖 

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却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因此我国进口原油屡吃“闷亏”。在此背景下,推出中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势在必行

3月26日,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原油期货市场有望在年内推出。”据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正通过设于自贸区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筹划推出中国版原油期货,可能使用人民币计价,并向符合条件的海外投资者开放。这意味着时隔20年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即将再次启程。

中国版原油期货即将推出的消息,迅速引发石油行业的关注,特别是中化集团及众多的民营企业。在业内看来,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石油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让民营企业乃至民族利益都受益匪浅。

CME集团荣誉主席、有“金融期货之父”之称的利奥·梅拉梅德(LeoMelamed)4月9日在博鳌论坛上非常认可这种尝试,他认为中国原油期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的贸易商将会影响原油全球定价格局。

然而,原油期货的推出,必将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进口垄断地位,这一改革牵涉到相关利益的调整,也将对原油期货市场的启动时间产生影响。不过,受制于政策体制原因,三桶油参与原油期货仍然困难重重,因此,从2010年后,原油期货市场被摆上台面进行研究、论证,直到现在也都还是在准备当中。

相比较20年前的中国版原油期货,上海自贸区的原油期货市场尽管面临着国际化、混合所有制的重大契机,然而真正要落地,甚至与伦敦、纽约等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并称,成为亚洲的原油期货市场,仍有不少挑战。

话语权缺失下的期货胎动

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却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因此我国进口原油屡吃“闷亏”。在此背景下,推出中国版原油期货势在必行。

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指出,近20年来,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对中东石油生产国支付的价格,与从同地区进口原油的欧美国家的价格每桶要高出1-1.5美元左右。另外,我国在基准价和升贴水上也都不占优势。据业内人士估算,“亚洲升水”使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约20亿美元。

“之所以亚洲石油消费国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购油同比欧美国家价格要高,是亚洲升水使得我们要多支付那么多钱,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没有自己的原油定价权。”北京首创证券交易所高级研究员练异洞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对原油定价权最有渴求的莫过于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内原油市场的主角,“三桶油”当然不能缺席原油期货。不过,制度障碍仍然阻碍国企进入期货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建议》。杨迈军指出,目前国有企业仍较少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受考核、会计审计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部分国企主管单位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不够了解,担心国有企业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造成损失,因而对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持消极态度。当前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中,现货经营即使面临很大风险,产生再大的亏损,企业管理层一般也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盈利是正常的,亏损则要承担责任。

另外,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经常不符合有效套保条件,在财务报告中被认定为投机交易。有的主管部门还将上述会计准则作为国企参与套保的前置条件,很多国企因担心不能达到预设的标准或者碍于程序繁琐而放弃参与套期保值。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部门对参与期货市场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时,一般将企业的现货经营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行为分开审计,造成企业一旦在期货市场受损,在审计报告中显示直接亏损,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容易抑制国有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性。

三桶油在纠结,一些国企和民企也在为争取原油进口权而奋斗,毕竟有了更多的原油现货,才能够在国际化的上海自贸区寻求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去年,央企中国化工集团获得了原油进口资质,获准进口1000万吨原油,这个数据今年有望达到2000万吨,不过相比较三桶油每年近3亿吨的进口量的确微不足道。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在微博中表示:“不能指望通过这些配额来打破垄断,竞争市场的形成和培育需要一个过程。”

去年中化集团获得进口资质后,东明石化、中化弘润、海化集团、广汇能源等民营企业对此呼声颇高。在中石化、中石油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原油进口业务能否成为两大集团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成为许多人的期待。

练异洞认为,“只有进口权的进一步放开,才能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期货交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期货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内石油市场”。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