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伴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的前前后后,伴随着市场普遍预期经济下行以及对于刺激政策有无的猜测,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以及出席海南博鳌论坛,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演讲。
市场光谱上的两端,稳增长和调结构,都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之于前者,三次常务会议和一次能源委会议,给出了5项刺激政策,分别是棚改、铁路、三农、能源和基建项目。总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不论称这5项刺激为“微刺激”、“点刺激”还是“小规模刺激”,总归是刺激无疑。对于已经到了最危险时刻的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终于像“猪坚强”一样等来了解放军。
之于后者,同样是这三次常务会议和一次能源委会议,在给出5项刺激政策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列出改革清单。在4月2日的常务会议上,除了棚改和铁路,同时还有一项给小微企业减税的措施。棚改是投资,同时也是民生工程。铁路是投资,但是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也要一并进行,向社会资本开放。在4月16日的常务会议上,通过对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降准等金融服务“三农”的六项措施,既是对“三农”的金融刺激,同时也是农村金融自身改革的需要。特别是,会议还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支持政策予以延长,也就是又一次的减税。在4月18日的能源委会议上,一批重大能源项目要开工是投资,但要求能源市场放开竞争业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也是不吝笔墨。在昨日的常务会议上,80个样板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但引导民资进入垄断行业、并以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防止暗箱操作,也是长期以来市场所期待的民资破冰。
至少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怎样的刺激,也不会是“4万亿”。4万亿是什么?是钱发到银行手里不知怎么花只好追着钢贸商贷款,是钱发到央企手里不知怎么花只好去搞房地产赚快钱,是钱发到那些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手里从而将“落后”和“过剩”进行到底。
刺激与改革手拉手,没有单纯的刺激,也没有孤军的改革,这或许也是“克强经济学”的特征之一。在改革呼声中,政府要审时度势,懂得拿捏刺激的分寸;在增长压力下,政府也要保持定力,推动改革同步,这太难了。的确,但不难怎么叫改革呢?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改革和增长策略,审时度势的水平决定着政治家的段位。很多人认为新一届政府有着供给主义的政策取向,不仅强调需求端管理,还开始更多强调供给端管理。但改革者不应也不会拘泥于某一个政策取向。人们都以为里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带有鲜明的供给主义色彩,但他该用货币主义就用货币主义,该用凯恩斯主义时也一点不含糊。因此,我们也不要想当然地给“克强经济学”贴上标签,刺激还是不刺激,供给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不准确。“克强经济学”只能是各种经世致用之学的杂糅,重要的是审时度势。这是政治家不同于经济学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