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社科院预计今年GDP增7.4% 部委官员不悲观

2014-04-30  来源:互联网 

昨日(4月2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报告)》(以下简称《经济蓝皮书》)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左右,增速比上年稳中略降。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李雪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次预测结果比上年底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制于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问题。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当前各项稳增长措施需要温和持续,过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发布会上,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和商务部等经济运行部门官员在点评经济时的共识,是目前经济增速依然没有滑出正常增长区间,区域和行业呈现分化态势,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进行时,不宜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应该加强。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值均走低

今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李雪松表示,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之中,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不明朗,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动力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压力,以及美国缩减QE3(第三轮量化宽松)带来的资本流出等不确定性冲击。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值均较去年有所下降。社科院预计,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8.4%,实际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0%,实际增长11.2%;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略低于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仍处于通缩区间。

中国各项经济数据下行原因更多来自结构性而并非周期性。《经济蓝皮书》分析称,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当前中国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已经达到峰值,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从传统制造业转到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传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传统制造业向传统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率的下行。”李雪松说道。

在此背景下,《经济蓝皮书》建议,宏观调控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既要守住保就业、保稳定的底线,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适度加大交通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又要适当容忍经济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更加富有弹性。

“比如说宏观调控合理区间的下限可从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的7%左右,以便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留出更多空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李雪松说,同时加快推动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长期潜在增长水平。

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在《经济蓝皮书》发布会上,发改委、工信部和商务部等经济运行部门官员也纷纷站在部门角度表达了对经济增长的一些看法。在承认经济增速下行具有客观性的基础上,他们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不悲观。

发改委综合司预测处处长赵坤分析说,去年中国GDP总量大约为9万亿美元,与美国20年前的经济总量相当,当时美国的经济增速只有3.9%,也并没有很强的呼声提到美国经济失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比数据更加值得关注。“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强于发达国家,而中高端制造业则比发展中国家发展得好,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赵坤认为,接下来宏观调控宜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入手,供给端重在调整,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调整区域结构,推出京津冀规划等。“比如顺应区域发展方向,加大中西部铁路投资,消费端不采取补贴等刺激政策,而是加大民生保障,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大病医保等给百姓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

财政部综合司预测处处长马拴友表示:“既然经济增速下行是结构性原因,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位于7%~7.5%,这就说明GDP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具有必然性的下行就不是问题。”

但他提示,宏观数据尚可,但微观主体经营困难,CPI和PPI增速长期一正一负增长以及货币宽松和市场高利率的矛盾等。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文波列举调研经历称,小微企业中只有8.6%能够拿到贷款,而利率则高达24.9%。“不应当让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死掉。”

一位工信部官员也表示,企业财务成本上升速度很快,有些企业最长9个月才能拿到销售回款,有些行业正处于不求利润但求流动资金的窘境。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但他认为,中国目前资产负债表扩张很快,贷款、同业资产都在加速扩张,3月同业存款利率是过去12个月最低水平,说明市场上资金还比较宽裕。

至于贷款难和资金贵的主要原因,王毅表示,贷款还是需要坚持基本原理,满足有预算约束和财务支撑的贷款对象,“国企的挤出效应、房地产因为高利润而能承受高利率以及地方债软约束问题恐怕需要解决。

稳增长需稳投资

究竟谁会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答案恐怕仍然是投资。

《经济蓝皮书》称,投资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呈稳定增长态势,从2006年的43.6%提升至2013年的54.4%,2013年再次超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消费和贸易则并不那么乐观。2006年以来,在一系列强刺激政策作用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过稳定增长,在2011年达到55.5%的高峰之后,其贡献率一路下滑,2013年降至50%。

李雪松说,考虑到公共消费受到抑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无法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导力量。

“近3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均呈负值,2013年贡献率为-4.4%。考虑到2013年初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较大规模虚假套利贸易,导致外贸数据扭曲的因素,外需的贡献或进一步降低。”李雪松补充道。

《经济蓝皮书》称,稳增长有两大对策,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着力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这两项对策都与投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经济蓝皮书》指出,要想启动投资引擎,必须寻找新的领域,同时要为这些领域的投资创造必要的商业化环境。

有三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二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更新改造投资;三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特别是以雾霾为代表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频现的新形势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能为切实解决高耗能、高排放的问题提供治本路径。

稳投资最终还会回到资金的老问题中,《经济蓝皮书》称,在美国缩减QE3、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信托等债务到期较为集中阶段,如果出现资本流入和新增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情况,可调整公开市场上的操作策略,注意使用结构性放松的政策操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实体经济缺钱,需要银行支持,一些产能过剩产业的个别企业转型升级愿望强烈,也具备条件,但就因为属于产能过剩产业就得不到贷款,这样的“一刀切”并不合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