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新闻有三个,首先是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JeanTirole(中文名:让•梯若尔,一译蒂罗勒),瑞典当地时间13日中午1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诺尔马克宣布,由于发明了“驯服垄断企业的科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的梯若尔教授成为今年经济学奖得主。诺奖委员会认为,让•梯若尔的理论为垄断管制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驯服垄断寡头公司的利器。二是新加坡学者研制出新型电池充满电仅仅需要5分钟,2分钟即可充电70%。三是芬兰造纸业巨头UPM(欧芬汇川)公司研制的从木材中提炼生物柴油的一系列配套专利技术,即将投入大规模生产,将使绝色森林变成经济财富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众多领域提升经济附加值。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诺尔马克认为,通过梯若尔的理论,政府可以更好地激励垄断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阻止它们对竞争和消费者造成损害。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图勒•埃林森教授紧解释梯若尔的成就:很多行业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让公众难以接受的结果,比如价格高企,效率低下却禁止新的企业进入该领域。上世纪80年代梯若尔开始研究此类经验教训,并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政府如何处理企业兼并问题,如何应对垄断的情况。20世纪,世界各地在电信、电力、铁路、煤气、自来水等自然垄断产业中掀起了“管制改革”的浪潮,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由垄断走向竞争成为世界各地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趋势。梯若尔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研究在对破除垄断、提高效率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梯若尔之前,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寻求适合所有行业的统一监管法则。他们倡导简单的政策规则,比如为寡头公司设定价格上限、禁止竞争者之间串通,但允许产业链上位置不同的公司进行合作。而梯若尔的理论显示,这些监管规则或在特定状况下有效果,但在其他情况下则弊大于利。价格上限能为寡头公司提供削减成本的强烈动机,这有利于大众利益,但也会允许过度盈利的存在,这不利于全社会整体福利。垄断企业对价格形成串谋通常有害,但专利上进行合作能够造福所有人。一家公司和其供应商合作可以鼓励创新,但也会扭曲竞争。因此,最佳的监管或竞争政策应该审慎地适应各个行业特定的状况。在一系列的文章和著述中,梯若尔阐述了设计这类政策的基本框架,以及如何让其适应于一系列的行业,其范围从电信业直至银行业等。他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政府如何理解卡塔尔垄断及监管垄断企业方面的核心政策问题。卡特尔(源自法语Cartel),原义协定或同盟,指同行业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借助这些新的理念,政府可以更好地鼓励强大的公司变得更具创造力力,同时又防范它们伤害竞争和客户。同时兼顾规制与激励。
驯服垄断在当今中国有特殊意义。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是从计划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重大问题。有专家指出:“人类历史上还没有找到比市场经济更有利的制度,但市场同样有局限性,需要政府的规制和约束、道德的束缚。”如果放任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社会的紊乱、恶性竞争、企业串谋形成垄断,此时需要平衡市场与监管的关系。“市场经济也会出现虫子,要适时捉虫。”其中垄断危害已众所周知,近来揭发出周永康、蒋洁敏、刘志军等等“大老虎”均曾是国有垄断行业代表人物,人们通常痛恨的官商勾结,在国有垄断企业一把手是一身兼二任名副其实的官商身份,何谈勾结?然而危害之大已然众所周知。在国际上国有企业反腐败也是难题之一。南斯拉夫改革理论家弗兰尼茨基曾激烈批判国有企业,而南斯拉夫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进行市场社会主义改革未再搞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从而未出现周永康之类“你懂的”重大国企贪污腐败案,南斯拉夫改革对中国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对国企垄断动大手术是在1997年、1998年和2002年,当时重组中石油、中石化,对五大军工公司一分为二组建了十大军工集团公司。2002年后拆分了中国电力总公司并实行了厂网分开、组建五大发电公司,曾使水电装机投资成本从8000元下降到不足4000元,成果固然可喜,但进一步改革陷入停滞,其实当初将垄断公司一分为二,并不能遏制垄断,特别是对原来“一家亲”的国企,两家或明或暗联手,远比两家两败俱伤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更多利益,而损害的则无疑是国家和社会整体福利。专家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汽车、医药等领域掀起了多次反垄断反贪污贿赂行动。但“反”垄断只能治标,只是监管垄断行为,而“破”垄断才是治本之道。这需要经济学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而这也是新获奖者梯若尔的理论贡献所在,尤其是正在从不发达市场向发达市场转轨的国家或地区。另有专家称:让•梯若尔的贡献太惊人,梯若尔的研究可应用于网络经济、电信、产业经济组织、反垄断等诸多领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13日表示,经过三年实验成功研制出一种超快充电电池,两分钟即可充电70%,充满也仅需5分钟,并且电池寿命长达2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种超快充电电池,可以在两分钟内充电70%,使用寿命长达20年。目前,充电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动车等领域,但市场上大多数电池普遍需要数小时的时间才能充满电。南洋理工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许将改变这一状况。据悉,传统锂电池的电极使用石墨,而新型电池使用了二氧化钛制作的凝胶材料作为代替。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是一种在土壤中含量丰富、廉价并且安全的材料。这种二氧化钛制成的微小纳米管能让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加速,使电池可以快速充电。媒体报道指出,“与当前的技术相比,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可能使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提高20倍。新型电池使得电动汽车无需经常更换电池,充电次数可以达到1万次,是现有电池500次的20倍。”现在电池一般可充电500次,大约为两年的寿命,而新电池可充电1万次,按照每天充电一次的假设,其寿命至少有20年。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陈晓东(音译)表示,新型的纳米电池技术将让电动汽车不再受制于电池的充电时间,“新技术将让电动汽车充电只需5分钟,从而大幅增加电动汽车的活动范围。”据透露,采用这种新型电池的产品将在两年后进入市场。这将对电动车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强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风电、太阳能等等不稳定电源提供储存条件、扩大应用范围。中国应努力推进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芬兰UPM公司从木材提炼生物柴油,如用于汽车或发电,将比决不能化石燃料80%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也是最大的人工造林国家意义重大,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国际上的人均排放水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在国内实行科学发展方面,中国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低碳技术、低碳产业是今后各国经济、技术竞争的热点和抢占的制高点。芬兰公司的成功也将激励中国探索自己的生物燃料之路,在更多领域推进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从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与粮食安全。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