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2015年大宗商品命途多舛 未来走势未见乐观

2015-01-30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大宗商品  走势 

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的下跌引发了各方关注。而事实上,除了被称为黑金的石油外,其他大宗商品也可谓处于凄风苦雨之中,未来命运未定。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

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萎靡不振。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更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惨烈的下跌,多种大宗原材料价格跌至五年甚至十年低点。彭博的商品指数在1月中旬下跌到12年来的最低水平,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重心已经下移。

世界银行公布的能源、金属矿产和农业原材料三项大宗商品价格指标在2011年年初至2014年年底期间经历几乎相同的下滑,降幅均超过35%,贵金属价格2014年下跌12%,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下跌20%。

彭博的商品指数与2014年5月份的峰值相比,已经下跌了近28%,与2011年的高峰期相比下跌幅度超过40%。

从去年的价格走势看,整个2014年基本上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上半年,由于预期乐观,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曾一度大幅上升,代表大宗商品一揽子价格表现的CRB指数也一度上涨。但是下半年后,价格出现大幅下挫。自6月中旬见顶以来,CRB指数迄今不但回吐了去年上半年的全部涨幅,还创下了2011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来的新低。

从整体下跌情况看,原油、矿石、金属、大豆、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原油、铁矿石和钢材价格的下跌情况非常典型。其中原油价格较去年年中高点已经腰斩;铁矿石价格因中国经济放缓、全球大型铁矿石生产商不断增加供应而跌至五年低位,跌幅约有4成。农副产品、有色金属以及建材虽然跌幅相对较轻,但平均跌幅也在10%以上。

在中国国内,据统计,除4月份以外,去年全年大宗商品都是以跌为主;8月后市场下跌更是告别波浪状,直接呈瀑布式月月暴跌。这也是国内大宗商品有史以来头一次如此暴跌。

供需矛盾是重要推手

业界分析认为,大宗商品原材料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性供需矛盾导致市场价格标准重构,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三是美元汇率的波动。而实际上,贸易、政治、投资等因素也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低迷造成了影响。

过去10年间,大宗商品牛市使得许多矿产公司、原油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大肆扩张产能,随着大宗商品在高位投资形成的产能陆续释放,造成了市场明显的供过于求,而主要品种原油、铁矿石狂跌造成的恐慌,使大宗商品整体走势都趋于向下。

分析人士认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需求骤减导致的断崖式下跌情况不同,当前原材料价格下跌更多是供应过剩以及需求疲弱的双重抑制因素造成的。目前铁矿石、原油以及铜等重量级商品的过剩明显,且生产方难以达成减产的协议,市场的下跌态势已经变得更具有可持续性。

具体到各国看,产业结构呈现出过剩局面,无论是制造业和市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市场不得不以快速下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经济基本面看,由于中国、欧洲等地区经济的确定性发生改变,投资者开始重新对商品价值进行评估,资本也开始逃离大宗商品。

以原油市场为例,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各种因素形成一场“完美风暴”,导致油价从2014年年中开始暴跌,这些因素包括:非常规的原油产量增长、需求下降、美元升值、地缘政治风险消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调整方向转向维持市场份额而非瞄准价格。油价在七个月时间内下跌近60%,从2014年6月中的每桶108美元跌至目前的45美元左右。目前的油价下滑趋势如若持续,可能会打破1985年至1986年间连续七个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历史记录。

从大宗商品的货币属性看,美元汇率的强势自然也对这些产品的价格形成了下行压力。

有分析认为,在供需失衡和市场危机的极端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低于边际现金成本是比较正常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伦铜一度跌到3000美元以下,已低于当时的边际现金成本曲线的85%,即15%的生产是亏损的。

资源国面对经济压力

在美元不断走强、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的大宗初级产品输出地拉美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对这些国家而言,包括石油、铜、铁矿石、大豆等在内的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均已大幅下降,过去十几年主要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出现的经济发展高速期已经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拉美经济的预测显示,2014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3%,2015年将只有2.2%,增速明显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大宗商品生产大国澳大利亚和巴西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

全球海运出货的铁矿石大约一半来自澳大利亚。以澳元为例,澳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触及五年多来低点,澳元的贬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价格下滑和中国对这些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澳大利亚80%的铁矿石输往中国,去年输华铁矿石价值670亿美元。

新世纪以来,巴西曾经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繁荣期的一大受益者,但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不振已经使巴西外贸顺差节节缩减。巴西罗森博格咨询公司日前发表预测报告称,受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尽管2015年巴西仍将维持目前的出口量,但是仅大豆和铁矿石这两项外贸收入就将减少175亿美元。由于大豆和铁矿石占到巴西出口总量的28%,这两类商品跌价将使巴西外贸盈余受到巨大打击。

而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资源丰富的小国也受到冲击。在这些国家,矿业在经济和就业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需求低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无疑降低了政府的税收收入,扩大了贸易逆差,并且影响到汇率。

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小国来说,对矿业越来越依赖的情况甚至更为明显。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2年期间,几内亚矿业利润占GDP比例增加了两倍,至18.3%。蒙古的这一比例增加了近两倍,至11.9%。

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抢占更好的条件,这些国家的企业相互竞争、排挤,并争取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将产量最大化,避免单位生产成本的上升,结果导致供过于求的矛盾更为严重,而且压缩了企业的利润。

商品市场格局变迁

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跌、回归供需基本面的大趋势过程中,商品市场的格局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一些以往商品市场的重量级玩家开始撤离市场,而一些新兴市场玩家趁机进入市场抢占份额。从两年前欧美金融监管升级以来,不断有一些国际投行宣布退出大宗商品领域,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瑞银等都相继关闭或缩减了大宗商品领域业务。巴克莱、摩根大通等也收缩战线,有些仅保留了贵金属等少量业务。机构的退出使巨额投资资金大幅流出。

与此同时,包括摩科瑞能源集团、维多石油公司等重量级交易商的影响力则有所扩大。这些原先从事商品贸易的企业在大宗商品市场内逆市扩张。

在大宗商品贸易公司集中的瑞士,不少公司都大举扩张业务。其中摩科瑞买下了摩根大通的商品交易部门,将业务拓展到仓储、石油天然气供应领域,并加大了在中国市场金属部门的规模,而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最大上市公司嘉能可也打算并购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尽管近期的铜价下跌有可能打击嘉能可的信心。分析师们认为,贸易巨头对市场加大掌控力的格局可能还会继续强化。

未来走势未见乐观

2015年第一个月即将结束,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开门不利、跌跌未休,并迎来有色金属的暴跌。1月中旬伦敦铜价格创5年半新低,并带动锌、铅及镍价跳水。目前机构对今年大宗商品市场看好的并不多。

高盛在一份长达44页的报告中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做出了全线下调,总的观点是2015年大宗商品仍旧逃不脱命途多舛的周期。该行调低了对矿业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预期,一方面原因是目前正在发生以及预期还会持续的成本通缩(costdeflation)现象,另一方面是需求增长的疲软。高盛认为,由于美元强势、能源价格下跌、输入成本下降以及矿业生产力改善预期等因素的驱动,造成了成本通缩,而去年的成本通缩严重程度甚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并且伴随着原油和外汇市场的动荡。中国和欧洲的需求低于预期,也使高盛看跌大宗商品。

高盛对今年的铜价也并不看好,认为2015年又将是艰难的一年,即使中期来看,价格也不太可能上升。但高盛预计2017年至2018年铜价会有所上涨。长期来看,目前这一阶段正是在为远期价格回升做准备。

对于下跌幅度较大的铁矿石,高盛的预期较为悲观。该行认为,成本缩小加之产能过剩,意味着铁矿石价格将进一步下跌。高盛在1月23日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今年铁矿石平均价格为每吨66美元,低于此前预测的80美元。高盛预计,持续的产能扩张会将全球铁矿石盈余从今年的4700万吨推升至2018年的2.6亿吨。高盛预测铁矿石回归牛市很可能需要超过十年。

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此前也已经降低了预测。花旗预计,到2018年,铁矿石供应将过剩逾3亿吨,接下来的一年铁矿石价格将跌至50-60美元/吨区间。

近期有几个因素形成了对金价的支撑,一是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二是欧洲央行推出了QE,三是瑞士央行意外宣布瑞郎与欧元汇率的脱钩。然而,高盛仍然预计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金价会持续下跌。预计2015年第三季度起,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开启,金价将重回下跌趋势中。欧洲和日本经济失速的局面,也是高盛看跌金价的理由。

世行在最新的《大宗商品前景》报告中写道,在原油价格出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幅度暴跌的同时,其他大宗商品近几个月来也逐渐趋向疲软。而这种广泛的疲软预期将会持续到2015年年底,2016年才有可能出现温和回升。世行预计,2015年油价平均每桶53美元,比2014年低45%。世行还认为,油价疲软可能影响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尤其是天然气、化肥和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该行预计金属价格2015年跌幅超过5%,而化肥和贵金属价格预期跌幅较小。世行预计,到2016年,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预期将有可能出现复苏,但升幅很小。

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此次暴跌实际上是一个去杠杆和去金融化的过程。因此,市场的贸易结构会发生变化,以贸易融资为目的的需求泡沫会被挤出,同时产能和产业结构也将出现调整。对很多产业而言,如果不能成功去产能或者完成结构调整,大宗商品的春天恐怕就难以到来。在新的刺激性热点被充分发现和认可前,资本大量回归的可能性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大跌后,部分商品逐渐显示出投资价值,一些投资者认为现在正是逢低做多的良机。他们买入那些遭受了最严重打击的大宗商品,押注于低价将迅速迫使生产商削减产量,从而消除多年以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全球供应过剩的压力。许多做出这种押注的投资者承认,大宗商品价格回弹可能仍需几个月时间,但他们宁可承担一定的短期损失,也不愿错失价格开始回弹时的机会。

而国内一些相关人士认为,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速回落、世界巨头扩产降价、美元升值预期“三座大山”依然存在,预计2015年大宗商品将继续探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