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能源相关重要新闻主要有:一是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下2.5%,原煤产量为38.7亿吨,但仍然为1998年的12.50亿吨的三倍。由于中国进口煤也下降,中国煤炭消费量下降约2.9%。
二是媒体2月25日报道,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
三是中国将大力发展垃圾发电,2015年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望超过30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
据统计局公报,2014年煤炭产量是自统计局发布年报数据以来的首次下降。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史最早数据是1998年的12.50亿吨,此后逐年增长。2014年中国进口煤29122万吨,比上年下降10.9%,煤产量与进口煤量双下降,表明中国煤炭消费量下降。
在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中,中国煤炭消费量首次出现下滑,引发能源界和环保行业的几大关注,业内针对于中国煤炭峰值是否提前到来的争议声渐起,而此前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等业界机构的相关研究预测表明,我国煤炭需求峰值会在2020年带来,峰值水平为41亿至47亿吨。
2014年煤炭需求的减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分析原因为:主要耗煤行业消费下降、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来自煤协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幅下降。其中,电力、钢铁、建材三个行业耗煤同比下降3.4%、1.4%和1.1%。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国家大气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国单位GDP能耗在2013年下降3.7%的基础上,2014年又下降4.8%。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认为,只要中国政策目标到位,中国在2020年之前达到煤炭消费顶峰完全可以企及。对治理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煤炭首现拐点都传递出重大利好。
中国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的42亿吨煤炭消费上限相当于从2013年煤炭消费每年年均增长率2.2%,但近三年的煤炭消费年均增长率不足1%,2014年还出现下滑,因此中国政府应对42亿吨的煤炭消费控制目标重新进行评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个目标能更有力的推动煤炭消费控制以及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此外,中国也应加大调整电力结构,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目前发电时机超过13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9.16亿千瓦(其中煤电8.3亿千瓦,占90%),年发电4.2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7.4%和总发电量的75.2%;水电装机3亿千瓦(含抽水蓄能2183万千瓦),年发电1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部装机容量的22.2%和总发电量的19.2%。
剩余的占总装机容量10.4%和占总发电量5.6%的是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其中,并网风电9581万千瓦,年发电1563亿千瓦时;核电1988万千瓦,年发电1262亿千瓦时;并网太阳能发电2652万千瓦,年发电231亿千瓦时。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依照《“十二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预计到2015年底,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望超过30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
据预测,“十二五”末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接近2亿吨,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将突破2.3亿吨。来自环保部固废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生活垃圾焚烧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2年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了1.7亿吨,已运营垃圾焚烧厂达到138座,焚烧处理量超过3500万吨/年,跃居世界第一。
2013年起,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各大环保上市公司利用资本优势,发展垃圾发电。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以上。这是国家首次对垃圾焚烧处理做出明确要求。
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吨垃圾焚烧发电280千瓦时以内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超过部分按当地电网标杆电价执行。该政策规范了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价格,被誉为垃圾焚烧行业走向规范化的里程碑。而在世界范围垃圾发电和循环利用也是新兴产业。
北欧瑞典数据表明,目前瑞典已有99%的垃圾实现了再利用,其中49%实现工业焚烧热电联供。瑞典的垃圾多数被转化为能源或电力。目前瑞典本国垃圾已不足,开始从邻国进口垃圾。中国应当仿效瑞典发展垃圾发电和循环经济,解决中国垃圾与固体废物难题同时发电以保障能源安全。
据统计局公报,中国2014年除煤炭进口下降10.9%(但进口总量仍超过29122万吨),原油进口超过3亿吨、成品油进口越过3000万吨、天然气进口超过583亿立方米(增长12.6%),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提出能源安全与能源革命问题和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近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有利好因素,但家社会科学院专家认为,中国不应高估油价下跌对中国产出成本的正面影响,原油在我们国家的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比很小,同样也不要高估未来油价回调可能对通货紧缩的缓释作用。
事实上,煤炭价格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未来仍应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在现阶段煤炭、电力均出现过剩,未来化石能源增长空间和环境允许空间将非常有限,能源界对此应有清醒认知,未来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激烈。
由于中国近年来煤炭占能源主导地位难以改变,发展清洁煤技术也将是能源发展重点之一。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要按照节水、环保、高效的原则,继续推进煤炭焦化、气化、煤炭液化(含煤油共炼)、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要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在条件适合地区,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优化褐煤资源开发,鼓励低阶煤提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低阶煤产地分级提质,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提出要减少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可资源化的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开展细颗粒物(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加强细颗粒物排放控制。研究煤炭深加工转化废弃物治理技术。由于中国化石能源消费顶点可能提前到来,能源界对此应有所准备。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