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两会闭幕,会上作出的各方面工作安排进入更加关键的落实阶段。
“协同东中西,贯通南北方,放眼全世界,开放促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备受关注。
“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对“一带一路”交了最新任务。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对世界经济形成巨大的驱动力,对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意欲“入围”,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期待,全国两会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围绕“一带一路”任务的具体实践将进入快车道。
长江经济带破除深层次“梗阻”
长江经济带,是中央布局区域发展的又一“大手笔”。长江经济带覆盖上至贵州、下抵上海的11个省市,横跨半个中国,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上的作用举足轻重。
但另一方面,阻碍这条战略经济带的“梗阻”仍十分明显。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直言,长江上游攀西地区、贵州及云南部分地区与长江航运大动脉“通而不畅”,难以实质性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全国两会闭幕后,沿长江各省市将进入新一程“加速跑”,相关问题的破解也将迎来新的窗口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性突破如何实现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国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13座城市约1.07亿人口,早在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6.2万亿元。如果“京津冀”能协同“起飞”,前景十分广阔。三地产业如何深度对接,区域协同发展质量如何有效提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5年,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关键在发展,重点在协同。记者了解到,面对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记者梳理发现,三地均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2015年重点任务,在各自做好发展“内功”的同时,还将交通互通互联、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对接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专家认为,京津冀城市群只有形成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局面,才能兴规模效益之利、除过度集聚之弊。这也将是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的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