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然是我第一次来到巴基斯坦,但我对巴基斯坦一点也不陌生。中国有句古话:"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就是我访问巴基斯坦的真实感受。”4月20日~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双方签署了涵盖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业、贸易等多个领域在内的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中巴这对“铁哥们儿”开启了合作共赢新征程。
2015年首访第一站
此次出访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9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习近平4月20日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时强调:“巴基斯坦是我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始终把中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谢里夫表示,习主席这次访问将是巴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巴基斯坦对华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会谈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确立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经济合作布局,并见证了51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到4月22日,万隆会议已有60年,其"和平相处、求同存异"的精神很好地贯穿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并在当下升华为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的访问来看,双方签署的51项合作文件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卫生、海洋科学、教育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两国间合作遵循的互利共赢原则。”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副研究员刘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能源合作“投桃报李”
访问期间,中巴两国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达成的总值460亿美元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令人瞩目。
谈及两国间的能源合作,刘明告诉记者:“2014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六成,高依存度背后是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目前比较依赖从中东地区获得能源。众所周知,中东局势近年来极为混乱,我们在利比亚、伊拉克等国遭受的损失非常大,且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通道的潜在风险很高。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新渠道分散风险,南亚地区的新运输渠道就包括巴基斯坦从瓜达尔港上岸、运输至中国喀什的管线。可以说,出访巴基斯坦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能源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严重短缺是其经济发展的掣肘。此次两国达成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就包括价值155亿美元的煤电、风电、太阳能和水电等协议。
对此,巴基斯坦经济学家扎法尔·莫明·纳西尔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的最大受益方是巴基斯坦,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将为巴基斯坦缓解能源压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果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项目能够有效实施,那么其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巴基斯坦的工业。巴基斯坦有很多工厂因为电力资源的匮乏而关闭。中巴合作能源项目将带来充足的电力资源,将会重启已经关闭的企业。失业的工人也因此可以再次获得就业机会,这对巴基斯坦工业复苏将是一个重大利好。总体上看,这些能源合作项目将弥补巴基斯坦3%~4%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