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发改委详解“产品输出”变“产能输出”

2015-05-21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发改委  产品 

一字之别,差之千里。为了使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在全球配置资源,不久前《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布,而政策中提出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引来多个版本解读。对此,昨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首次详解了我国由“产品输出”向“产能输出”的规划路径,并透露,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

据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介绍,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产品向外输出,但接下来要搞产能合作,“其实产能合作就是产业输出。未来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

资料显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已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一。同时,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约1100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的产能输出和装备制造合作将遇难得机遇,必须抓住。

但从“产品输出”到“产能输出”并非易事,必须政府、金融领域、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政府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二是主动提供服务,如帮助企业分析不同国家的情况,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务以及领事保护,”顾大伟说,“当然,还要利用好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手段,加强跟不同国家的沟通和协调,推动我国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实施。”

而在金融领域,国家发改委则透露,中投公司下设立海外股权直接投资公司的方案已获批,其规模有可能会超过丝路基金。且目前,该公司也已经开始初步运作,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企业“走出去”。在企业操作层面,国家发改委则建议,企业在“产能输出”中应采取各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比如企业可尝试抱团出海,在境外建立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方式。也可以通过以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以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