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利好政策及投资机遇扑面而来,一场PPP投资盛宴正在开启,无疑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仲夏时节,一股PPP投资热潮席卷全国,如火如荼,势不可挡。
在经济大省山东,6月9日举行的全省贯彻积极财政政策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介会上,该省正式向社会推出首批5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并且,有16个PPP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而在相邻的安徽省,127个PPP项目在5月份打包推出,保守估计投资额达2300余亿元。
从全国层面看,截至目前,已有广东、江西、黑龙江等29个省、市、区的1043个推介项目首批列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涉及总投资额高达1.97万亿元。
不仅如此,媒体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财政部在部署加快推动首批30个示范项目签约和落地的基础上,已在着手筛选第二批PPP示范项目。
在我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稳增长压力加大情况之下,作为一种新的政企资本合作模式,PPP近来被各方一致看好,期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PPP未来能否堪此重任、不辱使命,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毕竟已扬帆启航在路上,总会给我们留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遐想。
利好政策纷纷出台
事实上,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PPP在中国也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据了解,PPP模式源于国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我国公路、水务、城市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开始利用外资,作为PPP模式“早期版”的BOT(建设-运营-转让)融资模式开始在国内兴起。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国各主要城市掀起市政等公用事业市场化高潮,PPP模式被大规模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自来水、地铁、燃气、路桥、新城开发、开发区建设等项目上来。
直到2007年前后,中央出于某种原因曾下文清理此类项目。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振经济,中央推出“4万亿”后,地方政府公用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充裕,PPP模式才一度被束之高阁。不过,伴随着“4万亿”负效应的显现,PPP重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视线。
在2013年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作为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改革举措,这被认为是PPP模式开启的信号。
2014年10月24日,在例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为此,2014年12月4日,财政部从各地上报的120个项目中优选出30个项目,作为首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出,总投资额1800亿元。财政部希望以此为样本为未来PPP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进入2015年,PPP政策更是密集出台,有专家称2015年是“PPP元年”。
4月14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旨在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防控财政风险,有利于保障优质PPP项目的财政支付。
4月21日,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PPP模式提供统一的制度规范。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要求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此后一周,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俗称42号文。正式确定中国将在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环境保护、交通、科技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PPP模式。
5月25日,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印发《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方案》,确定12个项目列入第一批试点项目,力争通过2年时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相关政策。
有消息称,为支持PPP项目成功运作,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近期准备设立几十亿元的PPP基金,旨在从财政层面对PPP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除此之外,财政部还在筹备出台“物有所值指引”、PPP项目发起机制、中介付费机制等一系列政策。
撬动社会资本稳增长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尽管工业、投资以及消费数据相比4月份有转暖迹象,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数据整体逊于预期,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难以实现7%的增长目标。
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收入下滑,加之去年国务院43号文约束举债,地方政府投资力不从心。中央在此背景下力挺PPP,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巨量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不仅看重它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和解决地方融资难题上能发挥作用,更愿意看到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成效。
据媒体报道,为保增长,国务院于去年底已批复总投资额逾10万亿的基建项目,其中今年将完成投资超7万亿元。对此,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罗国三作出回应,“7万亿还是10万亿,是媒体自己的测算,具体投资额目前很难计算。”并强调,这些投资并非强刺激,而是会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王玲燕看来,城市供水、供暖、供气,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行业,因其价格调整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而且商业模式清晰,定价机制较透明,有稳定的现金流,比较适合PPP模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社会与政府资本融合的PPP模式能够带动全社会的投资、就业,从而也对消费形成拉动,有助于缓解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
对于当前基建投资额度,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他们预测,今年要实现7%的GDP增速,全年基建投资需14万亿元。
记者发现,无论是过往成功的PPP项目,还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现在力推项目当中,水利和环保领域仍然是PPP项目投资热点。
在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的PPP项目库中,涉及水利投资项目总额达上千亿元。有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172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其中2015年57个已开工项目需加快建设,27个新项目加紧开工。据测算,至“十三五”末期,我国水利投资有望达到3万亿元左右。
对于未来环保投资,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大气十条”“水十条”两个行动投资规模接近七八万亿元,土壤行动计划出来也有几万亿元,有人估计10万亿或者20万亿才能基本解决“十三五”环保任务。
此外,中国尚未完成的城镇化也会给PPP带来机会,据财政部网站刊登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的讲话中称,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种种利好政策及投资机遇扑面而来,一场PPP投资盛宴正在开启,无疑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相信,PPP模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会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