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正在法国进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总部,阐述了中国对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构想。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将自身的装备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的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中国的巨大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可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从而实现“三赢”。“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在非洲国家,包括总理亲自推动合作的拉美国家,中法两国共同开展第三方合作,向第三方提供新的产品服务,同时带动本国企业发展,这样的倡议构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奇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欧洲内部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南欧国家供给能力面临瓶颈,导致其贸易逆差较大。如果三方合作形式能够帮助南欧国家提高供给能力,这对欧盟实现内部贸易平衡的意义重大。
总理提“三赢”目标
一个月前,李克强在访问拉美四国时,曾经提过“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恰逢其时”,如今又将这一理念带到欧洲。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欧盟的经济复苏之路走得艰难而缓慢。而在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刻不容缓。
李克强表示,“发展中国家有近60亿人口,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有很大需求。”据经合组织测算,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50万亿美元。
如今的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体量大,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装备水平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端,性价比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发展中国家需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能水平,中国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较强实力,这样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李克强总理则提出“三赢”目标,他认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把中方和发达国家的优势结合起来,生产关键技术设备,能以较低价格和较高质量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需求,不仅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也可以倒逼中国装备等产业升级,还可以带动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创意出口,实现“三赢”。
这一联合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式,被总理称为“促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的新途径”。
徐奇渊分析称,现在的中国有能力提供对外发展援助,但这方面的经验和前期项目积累不足,总理的提议是在这方面的一个积极尝试。
中法率先在核电领域试水
“三赢”的构想首先在法国得到了回应。当地时间6月30日,在李克强访问法国的第一天,中法就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产能、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中还包括两份重要联合声明:《中法政府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
其实,早在外交部公布李克强访欧行程之初,就有媒体预测总理此行将推进中法两国在核电领域的合作。
在双方签订的《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中法两国明确双方企业共同探讨在互惠共赢基础上,建立包括开发大型和中型反应堆在内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EDF)、阿海珐集团(AREVA)签署三方在核反应堆领域建立长期合作的意向协议书,将就百万千瓦级反应堆的全球市场情况开展调查,并讨论开展长期合作。
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对于发展核电都存在顾虑。中国和法国同为核电大国,共同利益大于竞争,面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对两国企业都有积极作用。